走进不科学第8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1622


1879年11月5日。
麦克斯韦在剑桥因胃癌逝世,享年仅仅......
48岁。
如果小麦能多活个十几二十年,整个世界的格局恐怕都会不一样。
因为在他去世后的第九年,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便会通过实验首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真正验证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性。
自那以后。
麦克斯韦的贡献和地位,方才得以被全世界承认。
可惜天妒英才,麦克斯韦去世的太早太早了......
总而言之。
麦克斯韦的人生,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v字型。
也就是年轻时名头极盛,在接触电磁学后的中年陷入低谷,死亡后几年开始骤然攀升。
也正因如此。
才会有人在汤姆逊的护送过程中,想要下黑手将麦克斯韦置之死地:
这时候的麦克斯韦还是个妥妥的‘天骄’,集万千光环于一身,实在是太耀眼了。
用后世的概念举例。
此时的麦克斯韦差不多就是高考考了750分,大学年年4.3绩点,本科期间发表了十篇一区论文还被提名了菲尔兹奖的性质。
很多人认为他今后可以达到小牛的高度,再不济也是某个领域的领军人。
这样一尊潜力股被剑桥大学收入囊中,自然就会有人想要下盘外招了。
毕竟这种下黑手的做法在古今中外的学术界都有先例,涉及到了人性和利益的双重阴暗面,给人类的科学史造成的损失堪称无法估量。
例如小牛在担任卢卡斯教授的时候就被人下过毒,钱老回国时曾经两次被暗杀,另外还有张首晟、任伟、肖翔这些人才的去世等等。(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这几位,太敏感就不在正文详述了)
甚至在离副本时间线很接近的1832年,便有一位另一位天才刚刚陨落于可耻的阴谋中:
此人便是伽罗瓦。
他是数学史上的一位超级天才,可惜和阿贝尔先被柯西坑了一波,后来又遇到了海王斯蒂芬妮,误入了一个圈套:
当时有人以“情敌”的身份向他发来了一份挑战书,表示要和他枪战决斗。
伽罗瓦在决斗中被下了黑手,选中了没有子弹的手枪,对手则是一位枪法精湛的军人。
最后伽罗瓦腹部连中三枪,送到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年仅21岁。
而在决斗的前不久,伽罗瓦根据决斗要求写下了遗书——他只用三天时间便完善了群论,将自己的名字永远的刻录到了数学史的里程碑上。
在漫长的科学史上,类似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看似风平浪静的洋面之下,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暗流在涌动激荡。
话题再回归原处。
在后世的学术界和历史界,麦克斯韦都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
尤其是他所归纳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犹如作者中的耳根,乃是业内的重中之重。
2004年,英国的科学期刊《物理世界》举办了一个活动:
让读者选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公式。(physics
world官网搜索the
greatest
equations
ever就可以搜索到了,不过实际上是二十个,很多文章化简成了‘十大最伟大公式’)
结果麦克斯韦方程组力压质能方程、欧拉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勾股定理、薛定谔方程等方程界的巨擘,高居榜首。
但另一方面。
某些程度上与老苏一样,麦克斯韦也是一个存在严重信息壁垒的人物。
出了学术界和历史界,很多普通人就比较懵圈了:
麦克斯韦方程组这玩意儿真的有那么猛吗?
怎么说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