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7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9/1622


这个计算做起来非常容易,相关概念基本上硕士第二年便会提到。
也就是u~e^2/4πer,其中r就是原子半径。
这个势能对应的温度u~kbt,可比太阳核心温度高太多。
因此在迦莫夫发现隧穿效应之前。
科学家普甚至遍认为太阳核心温度还不够高,不足以让氢发生聚变。
除此以外。
量子隧穿。
也正好是潘院士所研究的量子加密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实际上。
量子纠缠、量子关联、量子隧穿等量子“黑科技”,都是能够实现未来量子密码通信的最优设备。
所以诸位可以想想。
一个类似中微子特性、但却可以被捕捉观测、同时可以达到量子隧穿效果的粒子......
一旦能够观测并且研究......
这对量子加密的研究将会有多大帮助?
当然了。
可能有些人会有一种误会,那就是发现了新粒子就有机会得诺奖啥的。
但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误区。
做个比喻的话。
这些成就大致就相当于现实中发现了某种新鸟类或者新鱼类。
引发关注不难。
但想要得奖那就得发现恐龙了......
比如lhcb目前发现的新粒子已经超过了56枚,每年平均发现的粒子基本上在四到五枚左右波动。
真要是发诺奖,全球每年得发十个.......
但从科研角度上来说。
一枚新发现的粒子,就却可能为某个理论或者技术起到极大推助力。
想到这里。
赵政国不由看了眼潘院士,感慨道:
“小潘,你这次可是带出了个好苗子呐,我记得小徐他现在还不是博士吧?”
潘院士点了点头,笑道:
“嗯,还是研三,不过明年就要读博了。”
赵政国闻言,眼中微微闪过了一丝艳羡。
科研圈的师徒关系,其实一直都是个很复杂的双向诉求。
在这个圈子里。
学生们想要找到一位好的导师,而导师其实也很希望能遇到一些有潜力的苗子。
光耀门楣。
这是华夏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想法,科研圈中也是如此。
比如很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振义院士。
王老在一生中培育出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位院士,一门四院士的成就堪称华夏科研圈的美谈。
眼下的徐云不说是否具备院士的可能性吧。
至少按他这样发展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9/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