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7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3/1622


再后来随着泊松亮斑的发现,
光的波动说再次咸鱼翻身,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其后又出了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两人,在经典物理——也就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世界中,光的定义基本上到此为止了。
接着再过了80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光电效应。
这个人类历史上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关键分割点,首次被人类发现。
在研究光点效应期间,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当时汤姆逊就像是看到了凣凣上厕所一样,惊呼道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小的东西!
从而将人类对世界的研究,推向了另一个微观世界。
再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1900年。
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1902年。
勒纳德总结了光电效应。
1905年。
老爱,爱因斯坦登场,总结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老爱之后便是来德布罗意,他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说。
他指出不只是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927年。
美国物理学家戴维森在德布罗意论文发表一年后,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
证明了电子具有波的特性,波粒二象性作为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得到了证实,德布罗意的设想得到了证明。
自那以后到现在,前端物理基本上都是在研究这些先贤们观测到的现象背后的真相。
与此同时。
整个关于光的属性的争论持续了整整数百年,需要大量的成果累加而成。
因此徐云丝毫不担心自己给小牛的提示会抢掉爱因斯坦的饭碗,毕竟物理学的理论不是说你提出某个概念就能等同于真相的。
就像小牛在万有引力方面的成就。
在小牛之前便有很多人发现过‘引力’或者‘重力’的现象,比如赫赫有名的西门庆大官人。
但发现现象不算啥,进一步的论证与计算才是难事。
小牛之所以能成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人,
是因为他推导出了相关公式,在数学上对现象进行了定义归纳。
因此出发小牛能顺带发现电子并且总结光电效应,否则爱因斯坦确实不用担心小牛把自己的业务也给搞定了。
况且以爱因斯坦的智慧来说。
如果小牛能提前把某些问题给解决掉,他的成就说不定还能达到更高呢。
随后徐云将信件对折,塞入信封。
正寻思着怎么将其寄出呢,却见这封信缓缓化作了一束光粒,消散在了第一扇门中。
徐云:“.......”
........
与此同时。
1672年。
大不列颠。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牛顿教授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3/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