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6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0/1622


徐云的面色亦是凝重了不少,眉头微微拧了起来。
虽然他才刚从羊城回到庐州,还没仔细看过试生产的报告,在一些细节方面暂时不太清楚。
不过钱广林既然敢在田良伟和郑祖的面前说出具体数字,想必成本是没太大问题的。
八克成品。
成本7.8华夏币。
这个数字要比当初他和裘生初算的量产成本还要高不少——当时他们模拟计算出的数字是综合成本6.3左右。
不过这也正常。
毕竟在工业量产环节是要考虑成品率的,这是一个大致的区间,很难在计算上完全精确。
在模拟计算中成品率可能是是9.8%也可能是10.1%,但这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成本了。
总而言之。
在化工杀虫制剂里。
7.8/8克的综合成本可以算最头部的一档了,甚至可能没有并列的之一。
因为化工制剂和其他一些诸如食品之类的东西不一样,它的成本很大部分在于研发端。
也就是俗称的科研成本。
想要确定一种制剂的最有效最优的配方,在专利独属的前提下,研发经费基本上是百万美元起步。
例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就是wipo发布的2019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的附件中显示。
在2019年。
光报告汇总到的、已经投产的化工专利平均的研发成本,便高达196.43万美刀。
其中最低的数字是小林的一款洗眼液,研发成本4万美刀,里头还有一半是向武田支付的底专利转让费。
最高的则是默东沙的一款新药专利,总研发资金1.2亿美元。
这还只是单项的研发费用,像罗氏这种巨头一年医药研发资金更是高达100亿美元,辉瑞则是80出头。(来源表格我发本章说里了,每次写到一些大数字都有人觉得难以接受又不去查....)
换而言之。
当配方确定后。
很多产品的生产成本其实是非常低廉的。
比如4-异丁基--α-甲基苯基乙酸,也就是很有名的布洛芬。
你猜猜它的成本多少钱?
答案是57.5w/t。
单位是华夏币,
至于t这个单位小学都学过,指的是吨。
这还是用boots法合成的成本,
产率不过40.03%。
从成本上来说,副产物的污染成本占比甚至要比主产物来得高。
至于大厂的bhc合成法就更别说了。
虽然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时采用质子酸作为催化剂导致催化成本很高。
但只要你拥有相关技术储备和设备,回本只是时间问题。
而徐云他们生产的蟑螂药成本由于生产环节存在太多技术壁垒,实际上的成本达到了一吨480万以上。
很明显。
在生产环节的优化方面,徐云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接着。
徐云等人又用携带来的蟑螂容器测试了一轮药效。
第一代发作时间14分27秒,比实验室还要快点儿,并且蟑螂还出现了很明显的渴水症状。
至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0/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