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5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1622


徐云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和溶菌酶牙膏有些类似,不过目前还只是一个想法,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才行。”
牙膏。
这便是徐云和裘生讨论出来的一个产品雏形。
生物牙膏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年前,不过目前这个领域发展的不算快速。
截止到2022年,市面上最常见的只有一种生物牙膏:
植物溶菌酶牙膏。
植物溶菌酶可以水解细菌细胞壁,溶解多种口腔细菌,目前市场上的植物溶菌酶主要提取自无花果。
不过与上头所说的漱口水一样。
溶菌酶牙膏虽然在实验室中消杀效果很不错,但实践环节持续的时间同样有限。
硬要说的话,只能说比酵素牙膏那种智商税好一点,但同样对不起它的价格。
因此可以这样说。
在牙膏领域中,目前还没有一款真正有效的生物牙膏。
这是一片巨大而空白的市场。
同时比起之前的呲虫林,生物牙膏在制备环节的壁垒只有一个:
灭活。
所谓灭活,指的是一种通过特殊的灭活技术,保留有益菌原有结构及特性,但不再具备生长繁殖能力的有益菌。
比如大家所喝的所有益生菌酸奶中,运用的都是灭活菌技术。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市场上有一支可以用三个月的牙膏,在清洁口腔的同时还是能在口腔植入有益菌群,这种有益菌群不但会消杀各种致病菌,还会分解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产生无卡路里的代谢产物,
而且这种代谢产物的味道还特别好闻,大家可以根据喜好选择是要薄荷味的、柠檬味的等等......
如此一来,这种产品的前景用三个字足以形容:
还有谁?
当然了。
这只是一个前景方面的构想。
想要将新种制作成成品,除了成品制备环节的壁垒外,技术上的难点同样很多:
比如像之前提到过的单位密度。
不说青霉素那样一剂百万吧,至少也得有50万单位才行。
同时还有如何保证菌群的时效性,同样也是个需要花心思研究的课题:
你让有口气的人一天刷两次牙肯定没问题,三次的话勉勉强强也能坚持。
但如果要刷五六次、七八次甚至更多?
那这种牙膏也就失去实际价值了。
想到这里。
田志刚不由看向徐云,问道:
“说吧,小徐,要院里...或者学院怎么配合你?”
徐云放在桌下的手掌微微一握,不过表面上还是很平静:
“首先就是样本的采集,我们发现这种微生物在接触到在365n的波长时会激发绿色荧光,所以希望能对校内的地下管道进行全方位的菌种收集。”
田志刚闻言点了点头:
“这个没问题,我可以直接向校董事会申请,高低不过是在硬件检测的过程中加个激光检测罢了,这事儿不难。”
其实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