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5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7/1622


进而最终会使得流线与纸片紧贴。
这时候,空气的流动已经不再是笔直向前了,而是走了一条向下的弧线,这就是一个有旋场。
因此向下弯折的流线会产生离心力,这个离心力就会把纸片带起来。
这个效应真正的名称叫做康达效应,而非伯努利原理。
非常简单,也很好理解,对吧?
不过在高中课堂中。
在谈到飞机原理时,老师們不但不会解释康达效应(其实相当部分人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错了),还经常会将上面的纸片例子再次进行延伸。
也就是将纸片换成机翼:
对机翼而言,上表面凸一些,气流掠过上表面的时候速度就要大一些。
所以也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的根源。
以上的解释再加上纸片的实验,大多数人对飞机在天上飞的原理豁然开朗:
哦,原来飞机原理如此简单啊……
于是乎。
一个一错再错的情况就出现了——飞机的原理就是伯努利原理。
其实对于这个说法,大家如果愿意去想的话,很轻松就能想到两个反驳的问题:
第一,飞行表演的飞机为什么能倒着飞?
第二,风筝就是一大平板,没有动力为什么也能飞?
当然了。
这两个问题想归想,不建议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否则很可能喜提罚站加抄作业的奖励一套,非酋可能还得被班主任批一顿。
总而言之。
到目前为止,包括伯努利原理,包括牛顿第三定律,包括文特利效应、包括库塔-茹科夫斯基定律,以及许许多多改良了的定律在内,其实都很难完美解释升力的问题。
飞机为什么能飞,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都说诺奖遥远,其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要是能被成功解答原理,诺奖几乎唾手可得。
但另一方面,
还是很早以前提过的一句话:
宋代不是21世纪,对于眼下这个时代的基础认知而言,某些概念其实是没必要完全追求正确。
一个比较笼统的解释,反而更容易让人理解。
因此当时徐云在解释原因的时候,便给纸片直接套上了伯努利原理。
也就是在流动的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
眼下他为了省些麻烦,又继续将纸片延伸到了机翼,仍旧把帽子套到了伯努利原理上:
“因此咱们若是能通过某些手段,在短时内提供大量的推助力,便可能将飞机送上天空。”
“若是草民没记错的话,风灵月影宗内还有一个名叫扩音器的技艺。”
“此物体积不大,却可以将寻常人的声音扩大数倍,复刻起来不算麻烦。”
“届时殿下若能乘坐飞机飞行,再通过喇叭向万民说话,便无需再担心废帝的残余影响力了。”
听完徐云这番话,小赵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虽然在历朝历代的传说中,每个皇帝好像都有神异。
比如刘邦斩白蛇,高欢赤光紫气之异等等,仿佛你没点儿异像都不能做皇帝了。
但有一说一。
这些所谓的异像,基本上都是即位后方才涌现的传闻,真实性存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