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622


徐云一共画了八行,每行的最外头两个数字都是1,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熟悉这个图像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杨辉三角,也叫帕斯卡三角——在国际数学界,后者的接受度要更高一些。
但实际上,杨辉发现这个三角形的年份要比帕斯卡早上四百多年:
杨辉是南宋生人,他在1261年《详解九章算法》中,保存了一张宝贵图形——“开方作法本源”图,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张有迹可循的三角图。
不过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帕斯卡三角的传播度要广很多,一些人甚至根本不认杨辉三角的这个名字。
因此纵有杨辉的原笔记录,这个数学三角形依旧被叫做了帕斯卡三角。
但值得一提的是......
帕斯卡研究这幅三角图的时间是1654年,正式公布的时间是1665年11月下旬,离现在.....
还有整整一个月!
这也是徐云为什么会从色散现象入手的原因:
色散现象是很典型的微分模型,甚至要比万有引力还经典,无论是偏折角度还是其本身的“七合一”表象,都直接的指向了微积分工具。
1/7这个概念,更是直接与指数的分数表态挂上了钩。
接触到色散现象的小牛要是不想到自己正一筹莫展的‘流数术’,那他真可以洗洗睡了。
小牛见到色散现象——小牛产生好奇——小牛测算数据——小牛想到流数术——徐云引出杨辉三角。
这是一个完美的逻辑递进的陷阱,一个从物理到数学的局。
至于徐云画出这幅图的理由很简单:
杨辉三角,是每个数学从业者心中拔不开的一根刺!
杨辉三角本来就是咱们老祖宗先发明并且有确凿证据的数学工具,凭啥因为近代憋屈的原因被迫挂在别人的名下?
原本的时空他管不着也没能力去管,但在这个时间点里,徐云不会让杨辉三角与帕斯卡共享其名!
有牛老爷子做担保,杨辉三角就是杨辉三角。
一个只属于华夏的名词!
随后徐云心中呼出一口浊气,继续动笔在上面画了几条线:
“艾萨克先生,您看,这个三角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相加。
从图形上说明的任一数,r),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1,r1)及1,r)之和。”
说着徐云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公式:
,r)1,r1)+1,r)(n1,2,3,···n)
以及......
(a+b)^2a^2+2ab+b^2
(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6ab^3+b^4
(a+b)^5a^5+5a^4b+10a^3b^2+10a^2b^3+5ab^4+b^5
在徐云写到三次方那栏时,小牛的表情逐渐开始变得严肃。
而但徐云写到了六次方时,小牛已然坐立不住。
干脆站起身,抢过徐云的笔,自己写了起来:
(a+b)^6a^6+6a^5b+15a^4b^2+20a^3b^3+15a^2b^4+6ab^5+a^6!
很明显。
杨辉三角第n行的数字有n项,数字和为2的n1次幂,(a+b)的n次方的展开式中的各项系数依次对应杨辉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项!
虽然这个展开式对于小牛来说毫无难度,甚至可以算是二项式展开的基础操作。
但是,这还是头一次有人如此直观的将开方数用图形给表达出来!
更关键的是,杨辉三角第n行的个数可表示为1,1),即为从n1个不同元素中取1个元素的组合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