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1622


张三便出现在了徐云院落外:
“王哥儿,听说您找我?”
徐云点点头,将手中的信封交给了他,嘱咐道:
“三哥儿,有劳你外出一趟,把这封信交到咱们之前去过的河王巷那户人家府里,就说是鸟九莲耶交给他的。”
张三点点头,一拍胸脯:
“明白,这事儿就交给我爸!”
待张三离去后。
徐云双手负背,幽幽叹了口气。
..........
随后在接下来的小半天里。
空闲下来的徐云,逐渐见证了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
向太后薨殂的头几个小时,只有老苏等体制内的官员知晓情况。
但当头半天过去。
月莲等几位府中高阶仆役也都隐隐约约得到了消息,叽叽哇哇的窃窃私语。
后来徐云上街逛了一圈,发现路上不少人跟后世的谜语人似的,和熟人见面便是“嘿,你听说了吗?”
另一人见状,则会很神秘的指了指天空,齐齐扬起一道尽在不言中的笑意。
等到了当天夜里。
送信回来的张三像是九十年代卖电子表的小商贩似的,贼兮兮的拉着徐云袖口,张口便是“王哥儿,太后薨了....”。
又过了一晚。
次日一大早。
铛——
朱雀大街上,京兆府的仆役撞响了丧钟,太后之死正式布告天下。
根据《礼记·王制》的规矩。
天子去世后要七日而殡,七月而葬。
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则是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其中太后的待遇和天子有些类似,七日而殡,五月而葬。
不过周礼有这种要求,主要是因为要选择墓地和占卜落葬的吉日。
外加给各地诸侯赶来出殡的时间,所以相对会比较冗长一点。
当然了。
还有一种传闻是古人想借此看看死者会不会复活,这个说法就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了。
等到了宋朝。
皇帝的下葬时间缩短到了3-5个月。
太后的下葬习俗则改成了第三日小殓,第五日大殓入棺,一到两个月后便可下葬。
什么?
你问夏天这么酷热,遗体为什么不会发臭腐烂?
原因很简单。
太后或者皇帝的遗体在未大殓的时候,尸床下是要放冰块的,并且要源源不断地进行补充。
另外梓宫未奉安前,无论是殡殿还是陵墓周围都要用一层层草木灰,木炭,竹席等围绕包裹。
这些材料从一定程度上起到隔绝空气,隔绝湿气的作用。
同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