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4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8/1622


“王公子,李姑娘,此乃锤敲锅底,待锤打完毕,便可进行淬火加固了。”
徐云点点头,将这火星四溅的一幕记在了心里。
这可是华夏古代的巅峰技艺啊......
如果没记错的话。
淬火技术应该出现在春秋时期,西汉后开始普遍推广,同样是个领先欧洲一千多年的技术。
可到了后世,一切都换了个位置。
铁矿需要向他国购入也就罢了。
毕竟这是资源的先天限制,得追溯到新太古代,属于非人力所能改变的情况。
但一些炼铁设备甚至炼铁工艺都被外国抢占了先机,比如FINEX这种技术还得向普锐特付专利费,这就有些令人无语了。
只能说某个辫子朝挖的坑实在是太深了,直到百年后都在还债。
接着徐云三人跟随齐格飞又走了一段路,周围的声音逐渐开始变得安静下来。
一刻钟后。
几人穿过一间院门,来到了一处占地接近三百平的地面上。
只见此时此刻。
地面上正放着一根粗大的铁筒,长度大概接近十米,直径一米左右。
内部中空,周身没有刻录其余图案。
铁筒的一侧相对光滑简洁,另一侧则要复杂很多,内部有着大量的精细机关与推槽。
很明显。
这便是望远镜的筒身。
齐格飞引着徐云来到筒身边上,指着它道:
“王公子,你且看看此筒是否合格?”
徐云朝他拱了拱手,走到铁筒边上,开始检查起了完成情况。
实话实说。
望远镜的筒身并不算很复杂。
除了主体之外。
关键的结构也就剩下了寻星镜、导星镜以及转仪钟,无外乎精度的问题而已。
有的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七八位,有的则只能精确到一两位,价格也因此天差地别。
其中转仪钟这东西主要是为了补偿地球自转,使望远镜始终对准同一片天区,从而达到稳定观测的效果。
现在转仪钟的动力主要靠马达带动,速度由天文钟或无线电振荡器来控制。
而早期的转仪钟,其动力则来自链条式的重锤或发条,旋转速度靠离心调速器来控制。
代表老苏人生巅峰的水运仪象台,便是利用的后者原理。
先前在设计望远镜布局的时候,徐云在水运仪象台的基础上对转仪钟进行了简单改造。
先是调整了力矩,又在筒身内部打了个环绕式的通道。
使其成为了一个附着型的装置。
随后徐云弯下身子,右手深入筒中开始摸索了起来。
几秒钟后。
他在筒壁大约30厘米的位置,摸到了三个凸起的小盘子。
徐云微微一扭,一个铁盘便被拆卸了下来。
接着他随意从地面上捡起一根狗尾巴草,将其顺着某个空隙插入其中。
同时调整扭矩,通过刻度精确的扩大到了二十倍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8/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