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1622


“本王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宋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在那垂拱殿!就在本王的骨肉兄弟和大臣们当中!”
“垂拱殿这烂一点儿,大宋国就烂一片!”
“他们要是全烂了.....”
小赵不由深吸一口气,摇头道:
“大宋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徐云见说看了他一眼,抛出了一个新问题:
“那么殿下,若是由您当政,不知会从哪方面下手?”
小赵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不止一次,眼下整个人虽然迷糊糊的,但依旧果决的答道:
“内消党争,西平空饷!”
说完他又打了个酒嗝,继续迷糊道:
“党争之乱持之久...久矣,神宗以降,围绕变法产生的新旧党争,更是席卷朝野,早...早已危害到了朝堂格局。
你看,除却赵郡公一心...一心钻研学位,近些年谁人能够保持中...中立?......”
说完这番话,小赵忽然打了个哈欠,蜷缩到了椅子上睡了起来。
识趣.jpg。
而在他身边,徐云则陷入了沉思。
宋代的党争,其实早在开国之初,赵匡胤就有所预感和警觉。
建隆三年...也就是962年的时候。
针对官员产生最重要来源的科举考试,赵匡胤颁布了一条严令:
“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
过了几年。
赵匡胤又将殿试确立为定制,通过这一形式,强调中试者皆为皇帝所钦点。
也就是由“座主门生”变成了“天子门生”。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试图强化皇权存在,弱化座师色彩。
从而打破因科举而形成师生、同门朋党的情况,
奈何天不遂人意。
宋朝由于得国不正,因此一直都压抑着武将的地位,强调文人高格。
而这种做法在成就了一幕幕名臣云集、群英荟萃的盛况的同时。
也导致了朝廷重臣竞相以权力追逐为中心,深陷党争而不以为意,甚至连名臣也无法避免。
等二代目的驴车皇帝去世后,党争渐次蔓延、愈演愈烈,遂至一发而不可收拾。
比如宋真宗时,党争便以王钦若与寇准为代表,王钦若通过倾轧排挤寇准以获取权力。
至宋仁宗时期,则是以吕夷简与范仲淹明争暗斗为代表,导致“庆历新政“半途而废。
再然后嘛......
就是小赵所说的变法之争了。
也就是此前介绍小李亲爹老李时提过的元祐党问题。
小赵能认识到这点,不说他有没有能力解决吧,至少要比赵佶那个甩手掌柜好很多:
赵佶的做法的压根管都没管,双手离开键盘自己浪去了。
这种做法最后便导致了宋末六贼独揽朝纲,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属于北宋暴毙的关键原因之一。
不过真正令徐云感到意外的并不是党政问题,则是小赵所说的第二件事:
西平空饷!
北宋禁军采用的是五级十二等的厢军模式,眼下这个时期的数据徐云记不太清了,但到了靖康前后,北宋册山的粮饷人数他倒是很有印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