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3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2/1622


在后世的DIY领域中,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基本上属于最常见的一个类型。
因为比起折射式望远镜,牛反的光学系统简单,更容易上手。
同时牛反没有色差存在,便捷性上要高于折射镜。
而所谓的便捷性,指的便是牛反真正参与成像的只有一个反射凹面。
不过再便捷的东西,在和光学搭上边后,往往也会变得复杂起来。
例如在后世。
这个单独凹面的选择,
便一直都颇具话题性。
准确来说。
应该是球面和抛物面该选哪个的争议。
后世通过费马原理可以证明,
抛物面对于平行光入射的情况能完美地满足等光程条件,
因而可以对平行光完美成像。
但另一方面呢。
抛物面只有一条对称轴,并且不满足阿贝正弦条件。
所以抛物面有很明显的彗差。
它对于不沿着对称轴入射的平行光线,无法完美成像。
即使入射角度很小,
成像质量也会迅速降低。
而球面虽然有球差,但是相对的,
它也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有无数的对称轴。
对于单一的球来说,
是不存在轴外光线这种说法的。
在望远镜这个场景中。
虽说球面不能对星点完美成像,
但是整个视场内的成像质量却可以保证均匀。
加之成本方面的问题,很多人负担不起抛物面的价格。
因此在后世,
相当多数的人都选择了球面来做单独凸面。
但别忘了。
这个选择的前提条件是...在后世。
眼下徐云所在的时间线,却是古代宋朝。
因此手搓球面透镜,有件事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难题:
徐云搞不出刀口仪和干涉仪。
其实刀口仪还好说点,
真要手搓起来,
还是可以做出二三十种简易雏形的。
但干涉仪就很难了,
因为这玩意是需要激光的....
而这两个仪器,
恰恰是手搓球面镜中极为关键、甚至可以说核心的一环:
为啥说后世手艺好的DIY球镜,完全能够超越机器呢?
元婴就是因为有这两个机器提供极其精密的检测。
只要检测到哪里有误差,
拿沾着抛光粉的软沥青去蹭几下就行了。
比如佳能镜头——尤其是高端L镜头里,现在还有很多手工磨的镜片来着。
至于剩下的转仪钟啥的倒还好说:
老苏鼓捣的水运仪象台,其实就是最早的转仪钟,
等于一下穿到了祖宗头上了......
考虑到咱们这是一本纪实...咳咳,严谨。
因此在一开始,
徐云便提前做好了一个方案:
用利用旋转的水银实现抛物面,同时再手磨一个不需要太过精度的球面镜做像差极限的临界焦比辅助,
也就是类RC结构。(水银温度计的时候暗示过了,居然没人发现,
失望啊.....)
实际上。
将液体应用在光学器件上的想法,可以一直追溯到小牛...或者说老牛的年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2/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