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1622


“原来如此,是我孤陋寡闻了。”
虽然潘院士接触过不少次公司注册,但显然不像郑祖这样能熟练的记下大量公司的名字,因此在这方面存在误区倒也正常。
不过潘院士的提议虽然行不通,却给田良伟打开了一扇窗:
“几位,要是国光制药不行的话......华盾生科这个名字你们觉得怎么样?”
一旁没怎么说话的徐云眨了眨眼:
“华盾生科?听起来好像还不错诶。”
“没错,华盾生科。”
田良伟重重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国内的生物医药现在虽然发展的还算可以,但整体格局上还是非常明显的不如国外产品强势。
别的不说,就说吡虫啉这玩意儿吧。
人家拜耳和森下两个外企加起来,就几乎占据了家用消杀领域的80%,把一堆国企都赶低端市场去做中间体内卷了。
而且无奈的是,人家还是正大光明的用技术去获胜,搞来搞去几年下来,中高端市场全是一大堆的外国牌子。
所以我在想啊...
咱们不说今后如何吧,至少第五代吡虫啉的成品一出,必然会对上拜耳、森下这几个外国强企。
华盾华盾,中华之盾。
咱们能不能以这个立意,在如今这种时代里,筑起一道抵御外敌的盾墙呢?”
田良伟的语气相当缓和,但其中却蕴含了极其浓烈的个人情绪,说这话的时候嘴角和眉头都在隐约颤抖。
或者准确点说.....
蕴含了绝大部分国内生科人的情绪。
正如他话里所言,虽然国内的生物医药发展还算喜人,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突破新闻。
但实话实说,无论是在研发端还是成品销售端,本土和国际上差距仍旧非常的明显。
罗氏、诺华、辉瑞这些就不说了,哪怕是小项上的拜耳、小林甚至花王,都把国内的很多产品挤得生存都很困难。
就像田良伟提到的吡虫啉杀虫剂。
人家森下五克装的吡虫啉胶饵卖20多块钱,国内搞农业中间体的一斤才十三块。
国内产商难道不知道胶饵好赚钱吗?
他们当然知道,奈何技术上打不过人家呀。
人家的附加值高,一支成品里头七八项专利,杀虫效率摆在那儿,气是真的气,但无奈也是真无奈。
实际上,拜耳和森下进入本土的时间都不算很长。
在他们进入本土之前,国内市场都是由几个国产牌子占据的。
结果几年下来,别人靠着技术碾压把几大牌子硬生生的打到了低端局内卷,现在也就超威和榄菊勉强能坚挺着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眼药水市场,苍天玫瑰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已经接近润洁和珍视明的总和了——这还是代购限制的情况呢。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很多很多领域,都是外敌环伺的危险格局。
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有很多,细说下去能扯出一堆的幺蛾子,但终究有个避不开的因素,那就是技术壁垒的掣制。
诚然。
有些国内厂商另辟蹊径,放弃国内市场,在国外大杀四方,但这种公司又有多少呢?
所以田良伟提出的这个名字,寄予了一位生命科学从业者数十年、或者说是毕生的期许。
他不知道徐云今后能走多远,是否能拿出更多更优秀的成果。
但他很清楚,哪怕只有第五代吡虫啉这一个产品,徐云的公司都足以在消杀领域稳稳立足。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如果徐云今后只有一个产品,那么就在消杀领域与外敌倾力一战,这大小也是个数十亿美刀的市场(全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