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4/1622


比如早些年有个很有名的游戏叫pokeongo,固定在现实的某个地点会刷出小精灵,然后用手机去投掷精灵球。
当时徐云也跟着凑过一波热闹,还打过道馆来着。
还有2015年MagicLeap公司那只轰动全球的篮球场大鲸鱼,也是AR。
而比起AR和VR这哥俩,MR的知名度就没那么高了。
MR指的是Mixreality。
意思为混合现实。
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
前面说过。
所谓AR,就是把虚拟的东西叠加到真实世界。
比如现实的地铁口里头突然出现一个女装青灯娘让你去抓。
而MR呢。
则是把真实的东西叠加到虚拟世界里。
听起来好像是差不多,反正都是把现实和虚拟互相叠加嘛。
但其实差别大了。
因为把虚拟叠加到现实里比较容易,只需要用计算机生成好虚拟的物体,然后在真实的画面上显示就行。
但要把现实叠加到虚拟里,可就比较难了。
因为你首先得把现实的东西虚拟化,也就是扫描建模。
虚拟化一般使用摄像头来扫描物体进行三维重建,我们都知道摄像头拍摄的画面其实是二维的,也就是画面是扁平的。
它丢失了深度信息,所以没有立体感。
因此需要通过算法把摄像头拍摄的二维的视频进行三维重建,生成虚拟的三维物体,我们称之为真实物体的虚拟化。
比如一些电影里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主角按个按钮,不远处的女主就会闭着双腿不停颤抖....错了错了,是主角按个按钮,面前就出现了一道透明光幕。
上头一般是高达零件或者曲率引擎之类看起来很高大上的玩意儿。
这其实就是一种MR的应用。
当然了。
这种单纯的光幕在特定环境下建模不算很困难,现实里已经有相关技术出现了。
比如赫赫有名的Hololens就是搞这块的,只是技术远远不算成熟——另外在微软的产品矩阵里,Hololens其实更偏向AR。
至于这种技术的前景嘛......
这里举几个很好理解的例子。
比如电器故障维修。
普通消费者在使用电器方面遇到了故障,传统的方法是打售后电话,消费者把电器送到售后维修点或者厂家提供专门的售后上门服务。
这一来一回,通常需要很多天。
而故障很可能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小问题,消费者自己就能搞定。
如果有了MR技术,消费者只要戴上MR设备,设备上的摄像头将电路板拍成三维的虚拟图像同步给厂商的售后,售后人员看到的就是非常真实的现场情况。
他在判断出问题后能直接给出修理建议,而且能在三维的虚拟实体上把每一步都指点出来。
如此一来。
消费者只要照着动作做就行了。
又比如装修设计领域。
比如某个鲜为人同学要开一家服装店,以前只能在装修结束后才能看到装修后的效果。
但如果有了MR以后。
施工队可以先进行MR建模再分享给鲜为人同学,鲜为人同学就可以直接看到建好后的店面状况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4/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