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1622


徐云现在的情况是有技术,但没资金——支付宝里倒是有这些年攒下来的六万多块钱,但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这六万基本上翻不了多少风浪。
因此他唯一的选择,就只有去找机构合作这一条路。
无非是官方还是民间、甚至境外机构,再或者就是一些吸血鬼似的风投或者私募基金。
在这所有可选的对象中,科大几乎在各方面都要优于其他对象。
首先科大背靠的是科院,校内有众多顶尖的院士级人才坐镇,无论是地位还是背景都堪称是巨无霸。
其次则是科大在企业投资和管理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名下有多个直属的投资机构,商业版图幅员辽阔。
当然了。
高校搞产业不止是科大一家在做,国内外几乎所有院校目前都在走这条路。
比如赫赫有名的哈佛,甚至成立了一个校友投资基金,直接用于购买私募债券。
斯坦福大学则成立了多个风投机构,这些年已经覆盖到了偷国,估计再过一段便会触及本土。
可以这样说,如今的高校早就不是很多人印象中那种只做学术的地方了。
毕竟只搞学术很多人是恰不起饭的,未来高校的定位就是一个成熟化的产学研模块,这是一种必然的大势。
例如水木目前便是1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名下的000938、002049市值都在600个亿以上。
科大代表的则是688027,市值也有两百多个亿。
这种成熟的企业管理体系,对于现今的徐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助力——你可以让他去搞科研,也可以让他肝论文,但谈到企业管理,徐云就完全是个半吊子了。
最近的例子,就是几个小时前森下制药的试探。
这种做法恶心是真恶心,但从商业角度来说,确实是个令徐云都佩服的操作。
而这种操作的背后,必然有着深谙此道的高人在进行指点。
这种级别的高人你让徐云去找,也许碰巧能撞上一两个,但想要组织出一个完善的公司运行体系,这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这种烦恼交给其他人呢?
而另一方面,科大显然也不愿意徐云去找外人合作——这就跟夫前侵犯似的,明明是自己的东西,凭啥要给人分一杯羹?
双方有关联诉求,有感情基础。
那么合作自然是一件双赢之举了。
随后田良伟打了个电话,半小时后,一位三十多岁、身穿西装的小胡子中年人来到了办公室。
王清尘则带着常礼成告辞离开。
“小徐啊,给你介绍一下。”
田良伟将中年人迎进办公室,介绍道:
“这位是科大投资方面的总负责人,科大新创基金的秘书长郑祖先生。”
徐云客气的与郑祖一握手:
“郑秘书长好。”
作为在科大待了多年的老鸟,徐云自然听闻过郑祖的名号。
一般来说。
一项基金的总负责人往往都是理事长,秘书长则是专职的辅助核心。
不过高校基金却不一样,高校创投基金的理事长一般由校董兼任,起到类似名片的作用,实际上的负责人由秘书长进行担任。
俗话说花花轿子人人抬,徐云如此客气,郑祖自然也显得很热情:
“你好你好,早就听闻徐神大名了,今日一见,果真是少年奇气称才华,登岱还浮八月槎呐。”
开口就是两句诗,这位秘书长看来也是个老文青了。
商业互吹完毕,田良伟先是通知内线将自己的办公室状态设为暂不接客,随后将徐云和郑祖引到了茶几上,起了个话头:
“小徐,老郑,既然咱们双方都有意向,那么咱们就干脆一点,先把框架给定下来吧,两位意向如何?”
徐云闻言,下意识与郑祖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