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7/1622


因此当时见面后。
徐云直接提供了一份合作方案,其中记录了一部分原始版防弹衣的制作工艺,并且最终和李斯特达成了合作意向。
合同约定。
徐云提供相关生产技术,李斯特家族负责生产。
徐云拥有40的分成权,同时还享有成品的试用权。
其中徐云真正在意的是后者,毕竟这可是他在副本最大的生命保障。
可惜徐云当时和艾维琳还不太熟,否则这件事也可以拜托给那个ATM姬去做。
如今整整一年过去。
李斯特家族总算幸不辱命,搞出了这件成品防弹衣。
当然了。
依旧是括弧,青春版。
众所周知。
在人类漫长的武器发展史中,寻找“最强贴身盾牌”的脚步从未停歇。
有句话说得好:
“每件装备都有它的宿敌。”
对子弹来说,防弹衣就是“宿敌”之一。
较早的防弹衣是“以钢为甲”,通过坚硬的钢板抵御子弹射击。
这种钢甲出现的时间很早,某种程度上来说和普通的盔甲没啥区别。
它在16世纪末曾经风靡过一次,普及到了整个欧洲。
尽管它能起到防弹作用,但质地太硬、重量过大、穿戴不便。
于是,世界各国渐渐踏上找寻“轻质软甲”之路。
首先进入人类视野的是棉花纤维。
在1811年。
高卢曾用10层以上的棉纤维制作出“棉质背甲”,具有一定防弹能力。
接下来便是近代三剑客:
19世纪末的丝绸。
20世纪初的锰钢。
以及真正现代的防弹材料凯夫拉、特沃纶、斯派克特纤维等等。
此次徐云设计的防弹衣的技术思路并不复杂,说白了就一个极其简单但又不简单的公式:
丝陶瓷。
其中简单的部分在于丝。
它没啥技术含量,运用的就是蚕丝甲的原理。
这玩意儿东方自古存在已久,只是后世蚕丝甲的顾客大多数时候只有两个群体:
一是甲胃收藏者。
二是情趣内衣爱好者和只因。
至于不简单的部分嘛......
自然是陶瓷了。
众所周知。
陶瓷片本身是做不了防弹衣的。
因为那么一大片陶瓷太重了,而且都是硬的不方便活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