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7/1622


徐云伸出手,遥遥指着这块晶石板说道:
“如各位所见,这是一块符合散射截面函数的非线性晶体板。”
“电子在打到晶体板后会在它的上方留下某些痕迹,起到和成像板完全一致的效果。”
“只是比起早先那块成像板,它不需要通过电子设备就能记录现象——这点法拉第教授已经验证过了。”
一旁的法拉第很配合的点了点头。
早先提及过。
由于一些营销号的刻意歪曲夸大。
电子...或者说光子双缝干涉实验,有许多实验过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失真。
比如此前重点提及过的‘摄像机’。
在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中,它输出端大致是这样的:
光源→双缝→成像板。
那些营销号说的摄像机就位于双缝的位置,称其可以看到电子的轨迹。
但实际上呢。
目前人类没有任何手段可以直接观测到光子或者电子具体通过了哪条缝。
这里的‘摄像机’实际上指的是检测手段,也就是位于‘成像板’位置上的检测仪器,压根不在双缝上。
不开仪器,出现的就是干涉条纹。
开了仪器,出现的就是两条杆。
目前接受度比较高的解释,是仪器在开启的时候记录了信息,这种就导致了微粒波函数的坍塌。
波函数是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理解起来就是形成波的一种特定‘函数’。
类似建筑的钢筋结构。
这种函数一旦被观测到就会失效,就像冰在阳光下会融化一样。
‘钢筋结构’一坍塌,波动性这个‘建筑’自然就消失了。
没有了波函数,因此微粒就呈现出了粒子性。
光子或者电子或者说任何一种微观粒子,都符合以上这个规律。
只是不同于光子的是。
电子在不开仪器的时候,你很难看到它的轨迹。
光子会‘发光’,不开仪器的话放个黑色的板子或者月见黑之类的非酋在后头就行了。
但电子却不一样:
它只能通过电子云来‘显像’。
因此在不开仪器的条件下,电子的显像就比较困难了,得想想其他一些办法。
徐云这次使用的,便是后世比较常见的晶格法。
在周期性的晶格中,相对论或非相对论的电子,会因为晶格周期调制展宽出能带。
电子在通过它的散射截面后会出现一些黑色的痕迹,后世由此发展出了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学。
这种方法严格来说,检验的其实是激发能带。
好比陨石落在地上后砸了个大坑,通过这些坑的情况可以来反推陨石的能量、速度、大小,和直接看到陨石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不过在1850年的物理学界,说它能够检测到电子却也没啥问题。
忽悠就完事儿了。
看着徐云鼓捣出来的新东西。
乔吉亚·特里又是冷哼一声,双手负在了身后,极有范儿的不再说话。
此时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位钓到了大鱼的钓鱼老,鱼儿正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而他只要熘好鱼就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