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0/1622


除了艾维琳之外。
没有任何人见过这套设备的完全体。
例如厂房方面进行的是分散加工,每个小组单独完成各自的生产内容,并不知道组合后的成品模样。
这个模式和徐云嘱托艾维琳生产的两件小东西有些类似,只是那两个小东西的分散度要更高一些罢了。
而在组装方面。
徐云同样安排的是分段组装:
连夜安排人手分开组装,完毕后立刻覆盖上遮挡布,即便是老汤这个格物社社长也没见过它的原貌。
而现如今这些‘观众’们惊愕的表情,则说明了一件事:
徐云事先所做的这些保密安排,全都是值得的!
当然了。
现场这些人的惊讶,其实也在徐云的预料之中。
毕竟纵观过去所有副本。
无论是小牛的1665,还是老苏的1100。
甚至算上小麦这个1850副本的前半部分,他都没有拿出过如此惊世骇俗的东西。
甚至他敢拍着胸脯打包票:
在所有已知的穿越者中。
除了那种可以直接通过XX系统具现的挂壁,否则能在1850年自制出粒子加速器的决然不超过五指之数。
没错。
徐云此番拿出的压轴设备,正是一台——
粒子加速器!
括弧,究极究极乞丐版。
此前曾经介绍过,徐云今天准备做的第三个实验就是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其中由于当初电磁波校验时他埋下的伏笔——也就是误导性的提出了电磁波是一种光,因此光子也被徐云顺利的替代成了电子。
毕竟单个光子太难搞出来了。
像后世大部分实验室使用的‘单光子’,实际上都只是能量光子,一般通过HBT实验或者g2检测。
因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能制造出最小能量的频率倍数,理论上生产出的就是单光子。
比如说你有一袋子相同的第三套一元硬币,每枚硬币重6.1g。
那么分拣的时候只要看电子秤的示数,出现了6.1就代表分拣出了一元硬币,整个过程不会靠手去“摸”硬币。
也就是靠着数值而非现象来生产光子。
真正的单光子生产起来非常非常复杂,比如衰减激光脉冲啊、自发四波混频啊、或者人造原子辐射单光子等等。
这些技术即便是徐云他也搞不出来——或者说很难在几个月内搞出来。
而能量光子呢?
这个概念在1850年显然没法服众。
因此徐云最终思索再三,还是决定用电子替代光子。
可电子也有个问题啊:
电子虽然容易产生,但发射起来却并不容易。
目前徐云能做到的电子发射手段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射阴极射线。
可阴极射线在发射的时候有个致命缺陷——它产生的束团都很长。
有点能散后,纵向发射度就很拉跨了。
因此摆在徐云面前的改良方法只有三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0/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