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2/1622


小麦点点头,从抽屉里取出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小东西——此物赫然便是徐云此前发明的铁屑检波器。
聪明的同学应该都记得。
当初在验证光电效应的时候,徐云曾经用上了两个关键的检测手段:
他先是用驻波法在屋内形成了驻波,接着用制作好的铁屑检波器检验波峰波谷,最终计算出了电磁波的波长。
检波器的原理很简单:
在光电效应没有发生的时候,铁屑是松散分布的。
整个检波器就相当于断路,电表就不会显示电流。
而一旦检测到电磁波。
铁屑就会活动起来,聚集成一团,起到导体的作用,激活电压表。
越靠近波峰或者波谷,铁屑凝聚的就越多,电表上的数值也会越大。
其他位置的铁屑凝聚的少,电表示数就会越低甚至为0。
在给巴贝奇介绍完徐云设计的检波器原理后,小麦又说道:
“巴贝奇先生,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在信号的接入口位置,加装一个或者数个以检波器为原理制成的小元件。”
“接着控制信号强弱,周期性的限制外部导线中的电信号传输,有些类似......波浪。”
“如此一来,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时间差,甚至对后续的计算也有帮助。”
巴贝奇闻言,顿时陷入了沉思。
小麦所说的原理有些类似后世的脉冲电流,不过脉冲这个概念要在1936年才会正式出现——就像威廉·惠威尔提出了科学家这个称谓一样,许多现代看起来稀疏平常的词或者字,实际上并不是先天便存在的。
因此如今的小麦没法直接用脉冲概念来向巴贝奇解释,顺利的协助某个作家水了几个字。
“波浪吗......”
巴贝奇认真考虑了一会儿,摸着下巴说道:
“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既然如此,麦克斯韦同学,我们现在可以试试吗?”
小麦抬头看了眼法拉第,法拉第爽利的一点头:
“设备实验室里都有,当然可以。”
早先提及过。
法拉第交由剑桥设计的真空管是可以从中拆分接续的,为的就是增加观测效果。
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无限人体蜈蚣。
所以小麦所说的超长试管,只需要花点时间拼接即可。
至于检波器嘛......
当初徐云在测量驻波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支,因此数量自然也不会太少。
十多分钟后。
一根长度接近两米、内部填充有水银、外部则由金属屑和导线组成的简易真空管便组合完毕了。
随后小麦在其中加入了一组偏振片,真空管末端又连上了一个通电的计时表。
没错。
计时表。
众所周知。
空间与时间,构成了我们的世界。
自人类诞生之始,人类对于空间和时间的探索便从未停止。
后世哪怕是小学生都知道。
1850年的人类已经完成了绕地航行,并且发现了已知的所有陆地,顶多就是一些小岛尚未纳入版图而已。
但若是说起时间的精确度,很多人的概念可能就会比较模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2/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