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0/1622


巴贝奇点了点头,又看了眼身边的阿达,叹道:
“没错,比起阿达的算法编写,数据存储无疑要简单不少——它只要有足够的齿轮就行了。”
“但另一方面,它却是投入最大的项目,并且稍一出错就会前功尽弃。”
小麦静静听完巴贝奇的话,轻快的打了个响指,对巴贝奇说道: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巴贝奇先生,我现在可以肯定,萧炎管一定能帮上您的忙!”
说完。
他便引动巴贝奇来到桌边,从中拿起了一根真空管。
准确来说。
是一根填充有水银的真空管。
接着小麦捏着管口末端,将它放到眼前,对巴贝奇说道:
“巴贝奇先生,您应该知道,声波在水银中的传播速度要比电信号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慢,对吧?”
巴贝奇点了点头。
比起徐云此前测算的光速,1850年的科技水平早就将声波研究了个透——即使在原本历史中也是如此。
此时的科学界不但知道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各有不同,还掌握了它们的具体数值。
例如空气中的速度比较慢,大约是一秒340米。
固体和液体中则比较快。
例如在铜棒中的传播速度是一秒3750米,水银是每秒1450米左右。
但再快的声波,比起电信号的传播速度都依旧要慢上十万八千倍。
眼见巴贝奇沟通无碍,小麦又继续解释道:
“既然如此,有个想法......”
“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根装有水银的萧炎管外部接上闭合导线,然后将多个萧炎管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接着以内外信息传播的时间差为原理,加上其他一些小手段,从而替代齿轮,达到信息存储的效果呢?”
巴贝奇越听眼睛瞪得越大,而一旁徐云的表情则是......
???。
摆烂.jpg。
怎么说呢.......
从小麦之前说出那番话后。
徐云差不多就对现在的情景有了心理准备。
毕竟小麦的思路,明显就是奔着水银延迟线存储器去的。
没错。
水银延迟线存储器。
照前头所说。
如果将计算机史视作一位小说主角,那么存储器的发展史,则无疑是一位标准的女主——还是第二章就登场的那种。
除了最开始高卢人帕斯卡发明的“加法器”不需要存储之外(因为直接把答案写下来就行了),其余所有计算机的发展时期,都离不开存储器这玩意儿。
历史上最早的数据存储介质叫做打孔卡,又称穿孔卡。
它是一块能存储数据的纸板,用是否在预定位置打孔来记录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等字符。
打卡孔最早出现于1725年,由高卢人布乔发明。
一开始它被用在了贮存纺织机工作过程控制的信息上,接着就歪楼了:
这玩意儿曾经一度被作为统计奴隶人数的存储设备,大概要到1900年前后才会回到正轨——这里不建议嘲笑,因为统计对象除了黑奴外还包括了华人劳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0/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