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622


物质合成,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不陌生,听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对这个词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表面,并不深入。
比如说要生物实验室里究竟是什么样子啊,合成的流程到底什么样的。
真要求详细用文字去表述步骤,知道的人恐怕连百分之一都未必会有。
通常情况下,物质合成一般分成两个概念:
已知物质合成与未知物质合成。
前者的操作方式非常简单,正向合成分析法和逆向合成分析法去找中间体就行了,属于高中知识。
至于未知物质的合成就比较麻烦了。
未知物质的合成如果涉及到生物物质,那么必然会涉及到聚合酶链式反应。
通过这样的反应,可以将原本极为微量的DNA分子,扩增数十到数百万倍。
接着经过设计,便可以用来从微量的生物样品中提取出所需要的DNA信息,可以做到单细胞甚至单分子的灵敏度。
同时也可以设计特定的引物,将不同的DNA片段组合在一起,合成出新的DNA分子。
而徐云等人这次使用的则是固相化学合成法,就是使用树脂等固体作为反应的基质,其上连接着正在合成的核酸或者蛋白质分子。
这样通过不断地过滤,再不断地补充不同的原料进行反应,就可以依次将不同的单体分子连接到上面,按照目的序列合成出所需的核酸或者蛋白质。
二十分钟后。
一切准备完毕,合成正式开始。
徐云此前一共推导出了五种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但裘生等人使用的只是其中一种:
肽平面内的-H呈反式排列、肽平面绕1旋转27度的结构式。
又过了五分钟,徐云看向裘生:
“老裘,生物学通路验证完毕,靶细胞已经锁定了,进行下一步吧?”
裘生头都没抬的问道:
“核苷酸单体被DMT保护好了吗?”
“好了。”
裘生嗯了一声,没有说话,他对于徐云还是非常相信的。
随后他将目光转移到了操作台中一只被固定住的雄性蟑螂身上,认真的用CRISPR/Cas9技术做起了编辑。
CRISPR/Cas9技术从1987年首次被提出,2012年两位女科学家Jennifer
Doudna和Eanuelle
Charpentier首次发现了在细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由Cas蛋白介导的核酸内切酶作用,两人因此也获得了2015年生命科学突破奖。
自那以后,CRISPR/Cas9也成为了当今最主流的基因编辑系统。
裘生按照徐云计算出的结合式点位进行了锁定,标靶细胞便是来自蟑螂的MC38细胞,目的是为了用hCD47-MC38
HuCELL去把反馈性别认知的定向片段给轰碎。
这个片段一旦被轰碎,蟑螂的性别认知就会受到影响。
在信息素的促进下,便会进行先前所说的A+C的酮好行为。
此时此刻。
那只倒霉蛋蟑螂的体内微观世界。
这是一个浩瀚无比的‘星球’,黄色的天穹之下,充斥着一片罪恶的场景:
一团圆球型的致病支原体将一块胆固醇踏在脚下,嘶啦一声将它撕碎,在胆固醇的哀嚎中狞笑着把断裂肢体吞了下去。
在它身边不远处,另一个病原体则将一枚刚合成的类Ig膜蛋白高举过头顶,暴虐的把它丢下了山崖。
再远一些,一个柯萨奇病毒双镰挥舞,将一个糖变体拦腰斩杀......
更远的则是.......
这是一个看不见任何曙光的世界,没有公平、没有希望、没有......
未来。
屠杀完毕后,支原体坐在山脚下,机械式的嚼着口中的胆固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