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9/1622


小麦发现的这种光不是其他东西,正是赫赫有名的.......
x射线!
历史上x射线的发现者是威廉·康拉德·伦琴,他发现x射线的过程被记录在了小学(还是中学忘了)课本上。
那是在1895年11月8日的傍晚,伦琴例行开始研究起了阴极射线。
当时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
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
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
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
因此伦琴做出了一个判断:
这不是阴极射线,而是一种新射线。
后来伦琴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给它取了个名字:
x射线。
再后来,一个经典出现了:
某天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了15分钟。
显影后。
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
许多人时隔多年,都对伦琴夫人的那张手骨照片印象深刻。
后来伦琴还凭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但一方面。
由于受众年龄的问题,课本上对于伦琴发现x射线的过程并没有太过深入的进行描述。
在原本历史中,伦琴发现x光的过程其实远远没有书上写的那么简单。
读过光学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光,实际上就是能量的传递,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
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的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在跃迁过程中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太阳光、电光、火光都是如此。
因此呢。
本质上光又是一种电磁波,是依靠光子传递的能量信息。
有能量,那么自然就有频率之说了。
人眼在长期进化中,只对波段约380~780n的频段感光,因此这个特定频段的电磁波被称为可见光。
也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等等。
而除了可见光之外,还有许多人眼看不见的光。
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就属于看不见的光。
这些光都是电磁波谱中的某一个波段和频率。
x射线是仅次于γ射线的电磁波,波长在10纳米~0.01纳米之间,频率在3^16~3^20赫兹之间,能量为124ev~1.24v。
这是每一个光子的能量,x射线属于高能射线,因此它的穿透力很强。
当x射线照射人体时。
一部分x射线被人体物质吸收,大部分则会从原子隙缝穿越透过。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
在穿透物体的过程中。
根据物体的密度和厚度,x射线的吸收度不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9/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