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10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622


想到这里。
徐云不由看向了一旁的汤姆逊,疯狂的开始眨眼示意。
汤姆逊见说微微一笑,用下巴轻轻朝瘦竹竿努了努,解释道:
“罗峰,和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三一学院二年级的研本科生,丹尼尔·布莱德雷同学。”
“丹尼尔·布莱德雷?”
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徐云瞳孔微微一缩,目光再次投到了面前这根瘦竹竿的身上:
“难道是”
汤姆逊重重一点头,肯定了他的猜测:
“没错,他就是那位布莱德雷的曾孙。”
得到了老汤的答复,徐云顿时恍然大悟。
难怪这人会对自己如此友好。
难怪这人张口就说要替家族感谢自己。
因为他就是那位布莱德雷的曾孙啊.(252章有提过布莱德雷,谜题现在揭晓,其实当时已经有暗示了,大额悬赏的难度咋可能会那么简单.)
说起布莱德雷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中想到的可能都是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也就是海对面历史上最后一位五星上将。
但如果你在这个名字后头加上‘光速’二字再次搜索。
就会发现另一个叫做布莱德雷的人,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些许印记。
此人全名为詹姆斯·布莱德雷,大多数文章会将其称为J·布莱德雷。
詹姆斯·布莱德雷是一位英国天文学家,1693年出生,1762年去世。
此人之所以会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他在1728年发现了一个现象:
他在地球上观察恒星时,发现恒星的视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在一年之内,所有恒星似乎都在天顶上绕着半长轴相等的椭圆运行了一周。
他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恒星发出的光传到地面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此时间内,地球已因公转而发生了位置的变化。
最后他用这个‘光行差法’,测出了光速的另一个数值:
299930千米/秒。
这个数值与小牛和惠更斯测出来的21万公里/秒相差极远,不符合当时的固有认知。
同时詹姆斯·布莱德雷的这套方法也存在一些当时无法解答的漏洞,所以他的测算结果一直没有被学术界接纳,甚至还被嘲笑为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人。
詹姆斯·布莱德雷对此肯定不服嘛,所以就在1731年进行了申诉。
在原本历史中。
詹姆斯·布莱德雷因为1731年的那次申诉,遭遇了一次超大规模的‘网爆’:
朝房子的玻璃丢石头属于基础日常,布莱德雷自己还被英国天文台给辞退了,他在巴克莱银行工作的哥哥也因此也丢了工作。
1743年。
他的儿子哈特·布莱德雷申报牛津大学,明明分数足够,却因为‘政审’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
原本历史中尚且如此,就更别说这个小牛可以封神的时间线了。
在过去的百多年时间里,布莱德雷遭遇了比原先更剧烈的现实攻击。
如今整整120多年过去,虽然很多限制逐渐被解除——例如丹尼尔·布莱德雷这个后辈不但进入了剑桥大学,同时还成为使徒社社员。
但各种有形无形的非议,如今依旧存在。
然而就在丹尼尔·布莱德雷以为一切就会这样持续下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不久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1/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