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7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5/825


“没有问题。”
王浩肯定道,“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是从六个点直接提升到十七个点的,而且用的只是常规铁基超导材料。”
“我的研究还没有确定结果,但也可以做出简单的判断,低温超导材料用来制造交流重力场,效果要比高温超的材料好。”
“也许我们只需要更换一下材料,就可以把交流重力场强度提升到二十个点以上。”
办公室几个人听的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确实是感到非常的惊讶,然后不由的一起看一下刘云利。
刘云利负责交流重力实验,他们上次做的报告说,提升到百分之十已经是个极限值,再想继续提升很困难。
所以国-防科技局给交流重力实验的定义就是‘鸡肋技术’。
现在换成是王浩来说,就变成提升二十几个点很轻松?
王浩肯定不会乱说的。
那么244工厂,刘云利的团队到底是什么水平?
刘云利被看的低下头,感觉非常的尴尬、郁闷,还是解释了一句,“所以我们才决定和物理实验室一起做研究……”
……
最终,王浩得到了徐保功的许诺,会给交流重力研究拨付‘高经费’。
高经费,具体有多高很难说。
但是,从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局局长嘴里说出来,一亿的经费都只是保底,具体经费数额肯定还是要讨论的。
刘云利离开的时候,都感觉脚下轻飘飘的,他刚才确实没什么面子,但想到马上能有高经费,面子算得了什么?
王浩的心情也非常不错。
如果能从科技局拿到高经费,再找科学基金会进行拨款,实验经费可以说就很充足了。
另一边。
徐保功和周敏华也在谈着,“看来我们还是小看了这个实验。”
“按照王浩教授说的,能够把反重力强度提升到三十个点以上,这项技术未来就能有应用空间了。”
周敏华也点头道,“还是要看后续的研究,我看王浩教授的意思,应该是没有问题。”
“我们也要把这个研究重新定义一下,找人专门的做讨论。”
徐保功想了想,说道,“先让他们实验看看。这种研究实用性还是不强,但如果技术能达到一定标准。我们最少要在这个方向上,领先国际水平。”
……
王浩回到了酒店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和何毅一起去了科学基金会,他们是去参加基础科学中心高温超导项目的评审会。
上一次是他们申请项目,基础科学中心的团队做评审。
现在调换了过来。
王浩到了科学基金后以后,就直接去了边侧一楼的会议室。
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
这一次不用再去更多的介绍,扫上一眼就发现都是认识的人。
王浩和其他人打个招呼,寒暄一下,找了个位置坐下,没等多久就见到了汪承林一行人。
他们一行来了八个人,明显是一个大团队。
汪承林也主动做了介绍,除了基础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另外四个都是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分别是尤宇光、吕万同、田虹以及崔晓林。
在见到王浩时,汪承林还是感觉有些尴尬,因为他们的研究就是王浩说的方向,但见了面尴尬过去也就平淡了。
之后就直接进入项目评审会。
王浩是坐在第一排,和吴晖院士坐在一起。
吴晖小声问道,“你觉得他们这个研究怎么样?”
王浩摇头,“方向错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5/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