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825


王浩并没有在意,他只是让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数据汇总,随后就开始自己做研究。
建立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交流重力实验数据(1)为基础,构建超导机制的数学模型。(任务难度:D)】
【灵感值:0。】
在首都进行相关研究的时候,研发任务的难度等级是C,主要是因为数据相对比较多。
现在只是针对一个实验的数据进行研究,难度也就降低到了D级,做数据统计建立模型还是比较轻松的。
因为已经有了一次更复杂的经验,王浩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已经完成了研究。
三天后,第二次实验。
王浩再次做同样的数学工作,再次建立了数学模型,只是把模型和之前结合在一起。
又是两天,第三次实验……
第四次……
第五次……
在两个星期时间里,王浩每天都待在物理实验室,要么就是在做实验,要么就是在做数据分析,要么就是在安排其他人的工作。
每一次的实验,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小研究。
每次都很认真的完成。
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完成了总计七次实验。
……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王浩、向乾生、何毅等人是全程参与的,但相关的数学工作,都是王浩一个人完成的。
其他人只负责实验论证和实验记录。
阮伟平也一起参与了实验,他还在理论会议时提了一个小建议,只不过被王浩‘礼貌’的否定了。
那个建议就是244工厂‘提升交流重力场强度’的‘正确’方式。
之后阮伟平就不做建议了,他只是做实验的回报整理,并把实验数据传给244工厂。
这些对他们的研究也是有帮助的。
物理实验室连续进行了七次实验,实验结果也阮伟平预料的一样,第一次的5.3%还不是最低的,后来还有一次是3.1%。
最高的则出现在第五次实验中,数值是6.4%。
实际上,王浩也向阮伟平解释了实验目的,“我们并不追求高的交流重力场数值,而是要以这几次实验为基础,搭建出相应的数据模型。”
“这和研究超导内部的拓扑形态影响直接相关。”
“我需要完善相关的数学框架,并以此作为理论支持,来进行后续的实验。”
阮伟平倒是能明白,但他并不相信什么‘湮灭、拓扑’。
理论上的内容确实很重要,他们的研究也缺乏理论支持,但是他更相信凝态物理方向的正常解释,而不是用复杂拓扑学进行的,类似于‘理论物理分析’的数学解释。
王浩就不关心阮伟平理解不理解了。
他就是正常做研究。
在提交了第七次D级小研究任务后,他查看起系统任务,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探究空间湮灭力的表现形式(难度:S)。】
【灵感值:100。】
完成!
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超导状态空间湮灭力里的表现形式,就是挤压微观形态让内部形成拓扑相变,以此就出现了很特殊的交流场力。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