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6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9/825


“具体构造是这样的……”
王浩写了起来。
这是他的研究成果,以交流重力实验数据为基础,构建出超导机制的数学模型,也就是以数学的方法,来阐述各个参数的关系。
如果能把数学模型完善到一定程度,就能够了解材料特性、超导状态触发机制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很多材料都可以归为‘超导材料’,区别只是实现超导状态的温度不同,有的甚至极为接近绝对零度时,才能够触发超导状态。
用数学手段阐述材料特性、超导状态触发机制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依靠理论,依靠材料特性来判断超导状态温度。
这样也可以去推导,什么样的材料归属高温超导,甚至是可以去研究,什么样的材料,能够实现‘常温超导’。
当然,后者很困难。
但是,在超导的理论机制研究方向上,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肯定是可行的,王浩对这一点非常坚定。
“用数学的手段去描述超导机制,能够直接以数字、符号的方式,去理解材料特性和超导实现温度之间的关系,未来就可以实现,给应用方向做直接性的理论支持。”
“我认为这一条路,比研究超导凝态物理特性更具价值!”
王浩做完了讲解后,很肯定的做出了总结。
会议室的人都愣愣的看着。
他们刚才跟着王浩的思路去理解,即便是中途有些晦涩难度,但大致过程是明白了。
王浩是根据交流重力实验数据,建立了一个把交流重力场、材料特性以及构造等复杂参数,集合在一起的数学模型。
这是多么复杂的工作?
好多人想想就感觉头皮发麻,但王浩不止是做出来的,还做的逻辑清晰,至少他们找不出错误所在。
如果能继续完善下去,显然就能够慢慢的描述出,复杂参数相互之间的关联。
简单来说,就像是个多参数的应用题。
参数包括x、y、z、a、b、d……
每一次实验都能够提供参数之间的关系,就能建立一个对应的方程。
随着不断进行实验,就能把方程组建立起来,有了足够多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参数,自然就能够对应求解。
然后,就可以了?
听起来很简单……个P啊!
好多人都不由得扯扯嘴角,只听刚才王浩的讲解就知道,‘建立方程’是个非常复杂的数学工作,在场大概率没有其他人能做到。
唯一能做到的就只有王浩自己而已。
如果王浩刚才进行的数学工作是正确的,也就说明他所说的方向是正确的,听起来确实比研究超导凝态物理,和相关应用的关联大的多。
这是个很好的方向啊!
在场没人敢质疑王浩的数学,自然就没人质疑他所说的方向。
会场的人反应过来,也一起鼓起了掌。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首先表态的是向乾生,他赞叹的说道,“这个方向,前所未有,而且,我觉得希望很大啊!”
旁边的一个教授也跟着说道,“我也这么觉得,新的方向、新的思路,用数学去理解超导,直接阐述各个部分的关系,比研究凝态物理,研究a、b、c、d波,和应用的关联大多了!”
吴晖院士也鼓掌道,“很新颖,非常有意思!”
“王浩,不愧是国际顶级的数学家啊,让我们耳目一新啊!”
其他人也跟着赞叹起来。
同时,有些人的心情就很复杂了,汪承林皱眉看着白板上的内容,再看看内众人包围的王浩,他就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实现了。
他是希望物理实验室配合基础科学中心,但是王浩却说出了一条全新的研究方向,同样研究超导的理论机制,却直接跳开了凝态物理。
这种方向说出来,还被很多人认可。
汪承林都觉得王浩说的方向很有潜力,也许还真能从理论跳到应用,他甚至在想,“我们是不是也找个数学家,主攻这个方向的研究?”
但马上放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9/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