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5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1/825


超导材料的排列布局可不只是平铺或是简单的螺旋结构,但他们的论证并没有去进行详细的分析,就只是对于原本的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正。
论证也没有进行的很深入。
王浩决定第一次实验,就继续原本的四节点布局,也就是让超导材料在四个固定的位置,大大增加材料的宽度,可以理解为两条导线和小球体的间隔排列。
这个因素是不变动的。
超导材料布局上的改变,就是让超导材料加粗,或是改变排列的方式,看是否能够能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
超导材料的影响还在于材料的不同上。
现在已经发现很多的超导材料,以实现超导状态特性需求来划分,可以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不同超导材料对于交流重力场的影响也可能不同。
超导材料还可以以材料的组成来划分,包括氧化物、金属合金、有机材料甚至是液体材料等等。
第二个因素就和电力有关,电压和输送功率,可能会造成直接影响,因为超导材料理论上是没有电阻的,电流就会被放大很多倍,甚至理论上来说电流是无穷大的。
当然,实际电流不可能无穷大。
“临界电流密度也可能是交流重力场的影响因素之一。”王浩特别强调了一句。
临界电流密度和临界磁场有关。
这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第一次的理论会议探究不需要过于深入,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表层因素就可以了。
除了超导材料以及电力方面的影响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交流重力场。
这些因素就比较多了,包括环境温度、海拔的影响、空气密度、空气流动,甚至是地球的自旋,等等。
当然也无法直接排除电磁场力的影响。
现在的研究就是要排除没有影响的因素,并找出那些存在直接影响的因素。
会议针对每一项进行了讨论。
每个人都踊跃的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浩则是针对性进行分析,何毅主要负责把控会议进程,并做出一系列的记录。
大家分工明确。
会议也进行了超过三个小时,一直到中午一点的时候才结束。
樊庆学一直坐在旁边听着,眼看着会议进行了一条一条的总结,但他总是感觉有些怪异,因为有些因素直接就被理论排除了。
比如,空气流动的因素。
大家详细的讨论了一下,最终就认为空气的流动不能够影响到交流重力场。
但是,这不需要实验来证实一下吗?
等会议结束以后,王浩也没忘了专家团,就招待他们一起去用餐,路上樊庆学也问了起来,“王教授,你们这个会议直接就排除一些因素,有些不科学吧?”
王浩点头道,“其实在我看来,针对每一个因素都应该去做实验来证明,而不是通过分析就排除掉。”
“那为什么?”樊庆学有些不理解。
王浩一句话做了解释,“很简单啊,因为我们有两个很强劲的对手,就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很大可能没有影响的因素上。”
“我们必须更高效的完成研究。”
“我们的经费也是有限的,现在只有学校方面的拨款,省里的资金还要等几天,更不用说基金会那边了。”他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樊庆学听了也无话可说。
虽然过程确实是有些不科学,但听王浩这么一解释,感觉还真的是这样,因为经费有限,又有两个强劲的对手,不可能每一个因素都针对去设计实验来研究。
上午的会议是对于理论的论证,他们找出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排除了一些不太可能有关的因素。
实验就是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设计的。
其中最有难度的就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因为要对整体装置进行变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做准备的。
下午实验室都在忙碌着,希望能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等明天上午再进行实验。
专家团的人下午就离开了,他们确实是来走个过场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1/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