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825


“交流重力相关的研究资料很少,要么就是被国际高度保密,要么就是研究没有任何进展,去研究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
王浩听了才明白过来,正是因为实验室没有多大影响力,想要申请大项目就必须有特色,所以才要研究这种‘很特殊’的项目。
他思考着点了点头,也考虑起参与到实验中的问题。
湮灭力的表现肯定不是体现在超导材料的质量损耗上,他认为,大概率和所谓的‘交流重力场’有关。
但具体是什么情况,还是要进一步的做研究。
……
王浩在实验室了解了一番以后就离开了。
他还是要多看一些资料,掌握基础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第二天的时候,他找了和交流重力场有关的资料,确实就像是肖新宇所说,国际上的公开资料,只有一些二十多年前的报道,还有一篇李宁教授发表的论文,再后来就是有研究团队发现交流重力场的新闻。
这个研究团队对于交流重力场的发现非常巧合。
在一次超导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有个研究员就在超导圆盘旁边抽了一根烟,然后就看到烟雾飘到圆盘上方时,忽然转变方向向上方飘过去,就好像
在连续试验了几次以后,他们确定了这一发现。
不过再之后就没有任何相关资料了,有小道消息说是研究被阿迈瑞肯国-防部接手,直接列为了保密项目,但也有其他人认为,交流重力场的理论就是个谎言、是个骗局,研究也不可能再有任何的进展。
孙健正走了过来,感兴趣的开口问道,“王教授,你在看什么?”
“看看以前的资料。”王浩道,“和超导的研究有关,三十年前,有一篇‘交流重力’的理论研究,说交流超导能实现反重力效果,二十年前有个团队发现了反重力现象,但后来就没有后续报道了。”
他说着摇了摇头,“你觉得这种研究是真的吗?”
孙健听的愣了一下,犹豫着说道,“交流通电超导实现反重力啊……听起来有点……”
他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形容。
张志强在一边跟着说道,“这种研究听起来就不靠谱,反重力啊,而且都三十年了,即便研究项目被保密,怎么也应该有点消息吧。”
他继续道,“在这方面,我也看过资料,据说斯坦福大学每年投入一亿美元在反重力研究上,但几乎没有实验性成果。”
实验性成果,指的就是实验室里实现反重力效果。
王浩思考着也有点不确定,即便确定‘交流重力’实验和‘湮灭力’的表现相关,但‘交流重力’也不能百分百确定是存在的。
他看向孙健,问道,“孙健,你找我是……”
“这个啊!”
孙健拿出手机给王浩看,“王教授,这里有个和你有关的物理研究。”
王浩带着疑惑看了一下,新闻的主角是爱德华-威腾,他发表了一篇最新的研究,说是对超子衰变信号消失的解释。
爱德华-威腾,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菲尔兹得主,被阿迈瑞肯《生活》周刊评为二次大战后,第六位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当代物理学家中H指数最高的一位。
他非常专长量子场论,弦理论和相关的拓扑和几何,主要贡献包括广义相对论的正能定理证明,超对称和莫尔斯理论,拓扑量子场论,超弦紧化,镜像对称,超对称规范场论,和对M理论存在性的猜想。
等等。
从爱德华-威腾所做出贡献的领域,就知道他是一位量子力学和弦理论的顶级专家。
针对超子衰变信号消失的问题,全世界好多理论物理学家都进行了研究论证,爱德华-威腾也发表了自己的研究,他认为超子衰变信号消失的原因是高维度空间边界的增权效应。
“人类很难理解高维度的空间,因为我们所有的感知都和三维空间有关。”
“但对于粒子来说,并不存在确定的三维空间,高维度空间边界会产生对于低维度的增权效应。”
“以此就会发生一些难以想象的现象,超子衰变信号突然消失,也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我们认为……”
爱德华-威腾发表了研究以后,还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了很多和研究相关的内容。
那当然不仅仅是讲解,他还构造出了相关的数学论证。
好多数学家、物理学家,看了他的研究论文,评价都是‘非常完美’,里面的数学可以说美轮美奂。
当然新闻上只是简单的介绍,就没有详细的数学内容了。
“这个分析,很有意思啊……”看着新闻上的内容王浩做了一句话点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