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825


虽然奖项并没有确切的年龄限制,但原则上不会颁发给50岁以上的学者,他的年纪已经过‘原则’线了。
因为曾经有超过50岁的获奖者,他也是有机会的,但是错过了这次,肯定就没有下一次机会了。
如果错过了陈省身数学奖,他知道以后不可能再有大成果,自然就不可能评院士了。
傅春杰不甘心一辈子到顶就是个教授。
针对竞争对手,东港大学的钟明初来说,傅春杰是没有甚么办法的,钟明初对他就是全方位的压制,若是评选只有一个名额,他甚至会选择直接放弃。
王浩就不一样了。
王浩的年纪很小,也没什么背景可言,他希望能够用研究方向、资历和人脉进行压制。
随着国内数学会会议越来越近,傅春杰也开始行动起来,他利用个人的关系网,找到了一些媒体人,让他们帮忙宣传一下自己的成果。
这个成果就是NS方程近似解的研究。
找媒体自然要大肆的宣传,强调这个研究的重要性,应用有多么的广泛,NS方程近似解的研究,对于推动其他学科、工程发展有多大的作用,等等。
其实就是大吹特吹一下,媒体帮着做一下简单的科普报道,让公众熟悉一下他这个人,还能传到数学会评审专家的耳朵里。
傅春杰又不断拜访熟悉的学者,认识的数学教授都不放过。
简单来说就是走后门,找关系想间接的接触数学会评委会成员,让熟悉的人帮忙旁敲侧击,简单进行一下游说。
他当然不会自己去游说送礼送到评委会的数学专家手里,可能就被某个专家给打出来,事情也会被爆出来。
到时候,就完全失去了评选资格。
傅春杰就是找其他人帮忙去说说,就好像是其他人的想法,而和他完全没有关系。
这个也是一个好办法。
傅春杰连说什么都想好了,方法也很简单,一个是低毁对手,一个是肯定自己。
王浩个人上没有什么可诋毁的,因为他的履历非常简单,强调的点只能是年纪,第二个就是成果纳入时间。
“年纪小,晚一点评奖也没关系。”
“他的成果都是近一年内完成的,有些成果,比如角谷猜想的证明,连项目都没正规结算,时间太短了,万一以后出问题呢?”
然后就是肯定自己。
傅春杰在数学方向上工作了几十年,也担任了苏东大学数学中心的主任,还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发表过报告。
同时,他加入数学会也超过十五年了。
他的资历绝对是相当丰厚的,另外,个人成果也是有特点,应用相对比较广泛。
等等。
……
王浩并不知道傅春杰的‘运作’,甚至都不知道傅春杰的名字,只是在论文上扫了一眼,并没有过多关注。
他还是继续着自己的研究。
他看了很多篇NS方程有关近似求解的内容。
傅春杰的研究确实是最好的,应用覆盖范围最广的,同时求解过程也是相对简单的,也怪不得能够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报告。
但是,这一篇也只是王浩研究的论文之一。
在看了好多篇ns方程的研究内容后,王浩找到了第一步的研究方向,也是对于ns方程求近似解做研究。
他想研究一种更为简单、覆盖范围更广的求近似解方式,而且已经有了确定的思路。
NS方程求近似解是个研究大方向,已经有了很多种方法,其中数值法是最主要的一个,因为数值代入运算简单很多,但准确性相对来说就差一些。
简单理解,比如,一个方程精确解是6,数值法求出的近似解是5,其他更复杂的方法,也许能求出5.5,或者其他和6更接近的数字。
王浩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偏微分方程,他对于偏微分方程求解理解的非常深入,各种方法可以说非常精通。
他从最底层最基础的方向进行解析,开始了不断的研究,找到了一种方程转换的方法,也就是找出一种替代方程,把无法求出精确解的方程,转化成一种可以求精确解的替代方程。
当然两个方程的解只是近似,并不是完全相同,近似程度则取决于方程转化的过程。
这个方向的研究肯定是可行的,但究竟能有多近似还是要看替代方程和原方程的求值差,也需要做一系列的证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