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825


但实际上,获奖的数学家大部分都在四十岁到五十岁,甚至已经超过了五十岁,也只能勉强归为中年数学家,二十多岁获奖是不可想象的。
正因为如此,王浩获奖会引起很多争议,争议的不是他的成果,而是年纪。
但是,学术领域就是这样的,有足够的成果,其他人就没话说,即便是对年龄有质疑的人,也不敢公开的说出来,也就只能在内部说一说。
如果谁敢说一个有足够成果的年轻数学家,因为年轻就不足以获得奖项,被爆出来名声会臭大街的。
这件事不是确定的,但王浩获奖的机会还是很大。
和栾海平谈了一下数学会的事情后,王浩还没来得及消化,就收到了彭辉的消息。
彭辉是邀请王浩一起去科学基金的材料科学部做报告。
这个报告是专门针对超高压合金项目,王浩是项目贡献第二人,甚至是第一人,最好还是能去一趟。
重大材料科学项目的评审,会审核项目成果、报告的同时,后续也会参考其他同类项目数据,来综合的进行比对研究。
项目负责人和重要参与人,自然也要参与到报告以及比对工作中。
王浩并不是超高压合金项目的固定参与人。
彭辉只是邀请王浩一起去,他不去也是可以的,到时候只能是彭辉和其他人,硬着头皮针对王浩工作的部分做解释。
到时候,肯定会变得很麻烦。
王浩特别问了一下时间,只是回复说有时间会去,他还是要等一下谱仪探测实验组那边的结果。
如果能去一趟首都,把两个报告工作都完成,自然就是最好的,否则西海到首都来回跑两趟就有些麻烦了。
谱仪探测实验组。
实验组的两个院士、五个研究员,还包括两个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一个水木大学的数学教授,一起对王浩的论进行了初审。
在审核的过程中,他们对内容连连惊叹,“不说这个论是不是正确的,但王浩肯定是个数据挖掘的超级天才。”
“他本来就是个天才的数学家,没想到在数据挖掘领域研究的这么深入。”
“这种分析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其中的方法实在太精湛了。”
“我根本不可能想到,怪不得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几个数学教授则是对后面塑造函数的部分感兴趣,“这个塑造函数的方法很有意思啊。”
“我还是没有看懂,有一些地方很绕,不过整体上是没有问题。”
“细节上来说,还是没有办法确定,有些地方需要他自己来解释。”
一群人仔细研究王浩的报告,还不断的发出惊叹声,他们都感觉论里的分析方法、数学方法,可供学习的地方非常多。
“不管这个分析是不是正确,但这篇论非常的精湛,应该足以在最顶级的学术期刊发表了吧?”
“即便论是错误,许多期刊都会抢着发表”
“真的很有意思!”
在连续三天的研究以后,他们确定了论整体没有问题,但是一些细节上,还需要王浩自己来解释。
初审,通过了。
张益方马上交代了工作,“给国际同行们发消息吧,让他们派专家过来一起审核。”
“这个消息传出去,肯定会有很多人感兴趣。”
“而且他们也会心情很复杂”
最后一句说到了点子上。
田桂林和其他几个研究员,马上去安排给同行们发消息了。
面对这种砸场子的事情,他们不能只自己难受,还要让其他人跟着一起难受,最好是更加的难受。
这样心情就会好很多。
国际上研究cp破坏问题,主要有两个实验团队,一个就是费米实验室的HyperCP实验组,另一个就是欧洲粒子对撞的CP破坏探测项目组。
他们都是专门研究分析重子cp破坏问题的。
谱仪探测实验组是新晋的团队,放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名气的,他们的最大成果是发现了一种同时检测正反科西超子衰变的手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