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825


相比数学方向的高要求来说,王浩认为信息学方向,更重要的是个人知识能力水平,能多一些数学做基础,当然就是最好的。
王浩对信息学的学生要求也不高,绝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想要指望学生未来拿到什么国际奖项,可能性实在是太低了。
这方面运气比筛选学生更重要。
倒是计算机学院的教授们,很关心王浩招研究生的问题,陈庆华老头就感兴趣的问了一句,“你对于学生的有什么期待?”
王浩仔细想了一下,犹豫着说道,“不比张志强差就行了。”
陈庆华仔细琢磨了一下,做出个小小的点评,“其实张志强的水平……”
他拉了好长的音,最后道,“他很努力。”
……
一周后。
物理系的何毅、肖新宇,就和王浩一起去了飞往了首都。
肖新宇是物理系的另一名教授,在超导材料上,尤其是高温超导很有研究,但显然超导和高能物理没什么关系,他只是过来凑个人数。
一路上王浩倒是和肖新宇聊的比较多。
肖新宇讲了超导的最新研究,和非常吸引人的‘反重力’直接相关,“之前没有哪个科学家敢说是在研究反重力。”
“斯坦福大学每年投入1亿美元在这项研究上,但几乎没有任何成果可言。”
“前一段时间,一个阿迈瑞肯的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超导体磁盘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实验环境下高速旋转,就能够在固定磁场范围内,造成部分物体的质量流失。”
“实验测定质量流失大概有1%,数据非常小,但也绝对是一项巨大的突破性发现。”
肖新宇总结说道,“这是在实验环境下产出反重力的学术成功。”
反重力的研究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
科幻电影中出现的飞行汽车,能够直接原地漂浮起来,看似就用到了反重力技术。
而想要制造出那种汽车,也只有反重力技术可以实现。
只是这样技术还属于‘未来科技’,即便是实验环境下,达成反重力的学术成功,但人类还没有从宇宙中发现任何具体现象,证实反重力的存在。
有人认为宇宙只有正向的引力,不可能存在负质量的斥力。
王浩和肖新宇一路来着,都感觉非常有意思。
何毅似乎有些‘不甘寂寞’,也谈起了谱仪探测实验会议,“这项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来发现粒子衰变的不对称性。”
“这项研究最主要就是,希望能发现正反物质不对称的证据。”
“之前的谱仪探测实验,已经可以测定正反科西超子的不对称参数,精度可以达到千亿级,对粒子标准模型进行了验证。”
“这次我们要参加的实验更加大型一些,据说最终要对百亿个J/psi粒子,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预计测量精度会提升三倍以上。”
何毅说完就等着两人提问。
结果王浩和肖新宇只是听着,然后又继续谈起了‘反重力’问题,显然相比黑科技的反重力,粒子标准模型的测定、微小粒子的不对称性测定,吸引力实在是差太多了。
当然他们来首都的目的,还是参加谱仪测定实验会议。
经过四个小时的飞行以后,飞机降落在了首都国际机场。
出了机场,他们打车去了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正负电子对撞中心,并见到了西京交通大学的团队。
西京交通大学的领队叫薛文卓,他热情欢迎的西海大学三人组,对王浩比明显对其他两人热情的多,“欢迎、欢迎,王浩教授,你能来我真是没有想到。”
“让我们的团队实力大增啊!”
“有了你这个未来的菲尔兹,我们被分配什么工作都不怕了。”
薛文卓的一大套吹捧,让王浩都感觉很有压力,他连忙摆手道,“菲尔兹可不敢当,我就是跟着何毅教授来看看,来给学校凑个人数的。”
“别谦虚啊。”
薛文卓拍着王浩的肩膀道,“现在全国谁不知道你在数学界,就是国内最顶尖的,没有其他人比得了。”
“比你年轻的,没有你成果高;比你成果高的,可没有你年轻。”
这个套话说出来根本无法反驳,因为王浩距离30岁还远,国内大部分有成果的数学家,年龄都在30岁以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