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825


接下来的邱会安、张海江,就只是按照自己理解说了几句,但他们最少没有说套话,让王浩的感官稍稍好一些。
最后轮到了陈蒙檬。
陈蒙檬做题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中度过,结果什么都没有想出来走进门的时候还非常紧张。
她站在王浩的面前,憋了半天都没说话,好半天才说出一句,“我觉得吧……”
“这个……这个……”
“真抱歉,王浩老师,我的知识水平不够,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个题目。”
“我刚才想了一下,我应该先从简单的入手、学习,等熟悉了简单问题,然后再考虑这个有难度的问题,这样我才能学会把它解出来。”
陈蒙檬这一开口,就让其他人知道,她根本不知道NS方程,当然也不知道NS方程是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之一。
其他几个评审顿时摇了摇头。
王浩则是眼前一亮,因为他收到了系统提示——
【任务一,灵感值+1!】
很好!
他无比满意的看着陈蒙檬,点头道,“这个学生,我录取了,其他就你们来决定好了。”
“??”
其他四个面试评审都愣住了,在他们看来,陈蒙檬是表现最差的,怎么就直接录取了?
这是什么评价标准?!
(本章完)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这里最缺少的就是数学家===
王浩的评价标准很直接,能带来灵感的学生就是好学生。
S+难度级别的任务,灵感值提升的难度,比S级难度又上升了一个档次,灵感值每一点的提升,都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
如果有学生能带来一点灵感,哪怕是碰运气完成的,他也肯定会直接录取。
其他方面,根本就没必要考虑,因为能来参加复试的学生,成绩上都是非常拔尖的,基础上不会有问题。
未来是否适合做研发,一次面试也看不出来。
除非有那种非常更优秀的天才,本科级别就能做出一定成果,才能看出一些东西。
这种天才显然是凤毛棱角。
王浩对于数学的研究越是深入,就越发感觉到灵感的重要性,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取的,而灵感,或者说研发、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可不是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的。
陈蒙檬的面试表现比其他人差,但仔细想想也并不差,她解答了周清源提出的偏微分方程问题,至于其他问题都根本没有意义,每个人的评价都是不同的。
“如果让舒尔茨来参加这个面试,会怎么样?”
王浩仔细想一下就知道,面试成绩很可能不及格,或许舒尔茨会对几个面试官,进行一大套的嘲讽,到时候能有什么好感才怪。
数学研究,是会说话就行吗?
对王浩来说,最重要的是,陈蒙檬按照自己的想法,说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她说先熟悉简单问题,再考虑更有难度的问题,才能把问题解出来。
这句话看似没什么意义,可却给王浩带来了灵感。
NS方程是一个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问题,求解非常的困难和复杂,而在求解思路和技术没有进一步发展和突破前,就只有某些非常简单的特例流动问题上才能求得精确解,在部分情况下可以简化而得到近似解。
那么想解决方程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简单能够解决的问题弄清楚、搞明白。
系统反馈了相关信息说明这是一条正确思路。
……
王浩做出决定以后就离开了,至于其他学生,就让面试评审组来决定就可以了。
最终录取的是陈蒙檬、邱会安、许杰。
面试评审组做出决定并不是凭借一次面试,而是综合面试和笔试成绩一起做出的判断。
邱会安的面试表现稍差一些,但他的笔试成绩是第二名,只比陈蒙檬差一点;许杰的面试表现很不错,再加上中游的笔试成绩,综合成绩排名第三,也被录取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