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0/825


在参观了办公区域以后,他们就进入到了后面的操作间,就像是丁宗权说的,操作间一直不断的运行,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实验。
今天进行的实验,就是和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的合作项目双辊铸轧技术的完善。
武钢研究院是对于合金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方法进行验证。
这并不是说合金实验室比武钢研究院更高端,而是类似的技术完善研究,研发方向会有很多,武钢研究院需要研发的项目很多,他们可不是固定做一种研究,生产的钢材就多达上百种,研发自然是铺天盖地的。
技术完善的研究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就把类似的研究分出去,让给其他专业的实验室来做,而他们要做的只是根据实验室方面提供的数据、改善意见,来做实验进行验证。
现在就是正在进行验证实验。
丁宗权负责这个合作项目,就开口解释道,“年后,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那边有了新进展,他们的研究说是能降低钢裂纹出现的几率。”
“我们就通过实验模拟和实操,进行一下数据验证。”
眼前就是进行的实际操作,丁宗权也连续讲了很多东西,操作间有个张工也很专业,给王浩讲解着每一个步骤。
旁边还有好几个人跟着,一起边走边说起来。
王浩在参观的过程中很少说话,因为他对于实验内容不太懂,但因为实验并不复杂,听了大部分内容以后,也差不多都了解了。
丁宗权忽然开口问了一句,“王教授,我今天听你的报告说在冷却淬火这一步上,可以通过控制冷却时间,达到强化成品强度的目的。”
“双辊铸轧技术上,也同样是冷却成型,你觉得这个技术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吗?”
丁宗权的提问是有些为难人了。
他倒不是期待王浩能有回答,就只是想难为一下找回点面子,他是有些记仇的那种人,上一次在金属实验室丢了脸,也稍微想找回一点。
但其实也只是心里安慰而已,类似的提问王浩即便是不做回答,就干脆说自己不懂也根本不丢脸。
他是数学家,做的也是数据分析,又不是钢铁制造专家,跨行业不懂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王浩去思考了一下说道,“这两者还是有共通性的吧。”
在说完这句话以后,他就突然感觉,脑中增加许多知识和灵感,知识倒是次要的,灵感则是想到了磁力控制问题。
他没有顺着去说,而是先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能以最合理的方式把握冷却时间、钢水流动的时间,肯定会对于最后的成型,以及产品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个是可以确定的。
不管是钢铁制造也好,钛合金制造也好,冷却控制时间都能够影响到最终产品的强度。
当然了。
这方面要进行精细的控制,还需要详细的数据研究。
王浩继续道,“不过你们是要完善技术,减少钢裂纹、降低次品率,为什么不去主要研究温度场控制,以及磁场控制呢?”
“磁极电磁不稳定,才是钢裂纹出现的主要原因,温度场控制也同样会造成很大影响。”
“我觉得这两方面才是主要的。”
“至于改进工序之类,都是次要的,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所以你们和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合作的项目,我认为,本身没多大意义。”
王浩并不是针对东港大学的合金实验室,而是基于灵感知识做出的判断,他肯定的口气说出这句话,让旁边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
包括王基铭、丁宗权,以及张工,还有其他人,都带着惊讶看向王浩,因为他们也不敢说刚裂纹的出现,原因具体是什么。
虽然有些人也认为和磁场控制相关,但具体有多少相关性也不一定,王浩则是肯定的认为,和磁场控制相关性最大。
“有科学依据吗?”丁宗权直接问道。
王浩摇了摇头,“我没有做过钢铁制造方面的研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他很直白的否定,也没觉得有什么丢脸的。
个人看法,随便说说。
你们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不相信,都根本无所谓。
其他人都轻呼了口气。
接下来的参观过程中,王浩又说了几个小建议,但总结在一起,说的内容还是很少,他主要还是进行参观而已。
等参观全部结束以后,他和王基铭、丁宗权等人一起吃了饭,就被专车送回了酒店。
王基铭、丁宗权、张工等人,则一起讨论了起来。
“你们觉得王浩的建议怎么样?他说钢裂纹和磁场控制直接相关,和温度控制也有关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0/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