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825


比如,王基铭,他还在想着一个人五万的高额讲座费,坐在台下也根本听不进去,感觉心头都在滴着血。
终王浩讲完了最后一个内容,停下话头赶紧灌了一口水,继续说道,“就到这里了。内容实在太多了,如果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再看一下整个视频。”
王浩说完就迫不及待的走下了台。
他实在感觉很累,心里不由得感慨,“钱真是不好赚啊。”
“五十万,讲这么久不过,好像也还行”想到能拿到50万的讲座费,他的心情顿时舒畅了一些。
讲座结束。
大部分人边讨论就边散去了。
曹东明、曲世刚以及王基铭等人,还是陪着王浩一起去了休息室,他们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休息一下。
王基铭终于找到了机会,开口邀请王浩去武钢研究院参观,“我们武钢研究院,拥有非常先进的研发设备和配套设施,是国内最尖端的钢铁材料研究所。”
“我们在首都的分部也是中心之一,拥有钢铁生产全流程的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中试试验为主的实验模拟能力”
王基铭上来就是一通介绍。
王浩是一点都不感兴趣的,他只想回酒店休息一下,好好睡上一觉,到第二天早上就坐飞机离开。
当发现王浩毫不感兴趣的时候,王基铭也有点着急,他马上用眼神示意丁宗权。
丁宗权都有点想骂人的冲动,他一直都跟着王基铭,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全程几乎不说一句话。
结果让自己说?
这不只能起到反作用吗?
丁宗权决定在反作用上,再加一把力,“我们武钢研究院还是值得一去的。我们在研发投入很大,每天都有实验研究在进行,就是后面的操作间总是很吵”
他后面加一句就是为了让王浩不去。
王浩听罢顿时问道,“今天有什么实验?”
丁宗权顿时感觉莫名其妙,他觉得自己说上一句,王浩肯定也不会太理会,他可是知道这个小年轻脾气不怎么好,一点儿都不知道尊一下老。
上次在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实验室就怼过自己。
现在怎么还追问起来了?
丁宗权只能绷着脸解释了一下,“双辊铸轧技术实验。”
王基铭发现王浩对新实验感兴趣,马上解释道,“就是完善双辊铸轧技术的实验,这个技术在国内还是尖端的,只不过相关生产线制造的产品,和其他技术产品相比,次品率稍微有点高,我们一直在完善这个技术,投入了很多的经费。”
“而且还和其他金属相关的实验室有合作,东港大学的合金实验室,就一个技术性的合作,他们会提供相关的数据,而我们进行实验验证,进展还是很顺利的。”
“丁教授就负责这个合作项目,这个技术”
王基铭耐心的说了起来,他解释的非常详细。
双辊铸轧技术是二十一世纪的新钢铁制造技术,是由阿迈瑞肯纽柯钢铁公司、日国XIHI基团和奥国BHP公司共同合作研发出来的。
这个技术就是薄带铸轧。
国内是在几年前才拥有的完整双辊薄带铸轧生产线,而武钢的第一条生产线才刚刚建成、验收,但也成为了国际上第六条工业化运行的薄带铸轧生产线。
双辊铸轧技术,流程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液态钢水通过布流系统注入由侧封板及两个旋转方向相反的铜铸辊形成的熔池中,铜辊中通过的冷却水将钢水的热量带走,钢液凝固后从两辊的缝隙之间经挤压后,就可以直接连续生产出一定厚度的铸带,再经一道次热轧,就能生产出更薄一些的热轧薄带钢。
如果再简单的解释,就是钢水入模、冷却挤压成型。
双辊铸轧,只是一种技术实现方式。
王基铭说起新技术,都变得精神奕奕,“这个技术非常好啊,原来我们的生产线最少也要建400米,现在能缩短到50米。”
“而且工序少、能耗低、排放也少,生产过程更加快速、灵活”
王浩耐心的听完了王基铭说的内容。
其实他对于所谓的双辊铸轧,是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的,他只是对于正在进行的实验感兴趣,觉得可以实验一下新的能力。
当然,礼貌还是要有的。
所以他装作一副很认真听的样子,实际上,说明过程中一些专有名词根本就听不太懂。
王浩继续喝了口水,才问道,“武钢的研究院,距离这里有多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