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25


有时间?抱歉,永远都不会有时间,会一直忙下去!
身后。
苏映雪的眼神中满是好奇。
她自然知道王浩是在搪塞,根本就不想帮忙做分析,实际上,她找王浩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需要做数据分析,希望能得到其他结论。
另外,就是好奇。
她总觉得王浩很不寻常。
一般人,有了王浩的经历,不能说一蹶不振,即便是性格积极向上,也肯定会颓丧很长时间。
王浩似乎没有受到影响。
满是自信的眼神、上课时的表现以及刚才的幽默,足以说明,他并不在意发生过的事情。
为什么呢?
苏映雪的脑海里,不由得回想起,第一次在楼道里见面时的对视,嘴角不由抿了起来,“应该是自信吧?”
“或许,他可以得出很有意义的结论。”
===第十章
这个王浩了不得啊===
漆黑的夜。
阿迈瑞肯,加州,旧金山湾区南部,斯坦福大学。
一座办公楼二楼还亮灯。
头发花白的布雷恩-德韦克教授,精神奕奕的盯着电脑屏幕。
他抬头看了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满不在意的继续看着屏幕,还用笔不断的做着记录、运算。
他正在审核论文。
作为《计算机数学与信息工程》的合作审稿编辑,布雷恩-德韦克非常尽职尽责,他也喜欢论文审稿工作,因为总是能在其中看一些新奇的研发和想法。
就像现在。
“傅里叶变换辅助构架数据模型,并用于数据分析的算法?”
“一份应用论文,两份算法构架论文?”
“投了三篇……”
德韦克看到编辑部发过来的稿件时,都有一种非常荒谬的感觉,倒不是只针对论文内容,只是因为论文数量太多。
一个作者,三篇论文投稿!
在仔细看了三篇论文内容以后,他才知道为什么对方会投三份稿,有一篇内容是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应用,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拓展思维以及算法应用说明’。
另外两份,则是纯粹以算法构建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是实打实的傅里叶变换应用计算机撒算法领域的研究。
三篇论文是一起完成的,其中的内容是存在联系的。
“算法论文分成了两份……应该是页数太多了。”
德韦克大体上看了一下,就知道后面的论文分成两份的原因。
普通的论文投稿,十页以上就已经很难通过审核了。
那些一口气发表几十页的论文,都是先做成果报告,确定成果真实有效,并且非常有意义以后,就可能会受到相对应的杂志邀请,投稿并全部发表出来。
眼前的两份算法论文,内容已经精简再精简,也达到了二十二页。
德韦克审核了应用方向的叙述论文后,顿时就来了兴趣,他发现论文作者非常有想法,里面的一些应用方向,都是想都没想过的,而仔细一想,确实有一定的可实施性。
然后,他看起了算法论文。
论文投稿不是把所有内容都写上去,即便是计算机的算法论文,也只是说明一下算法主体,顺着方向做个介绍。
王浩投稿的论文,主体内容就是把傅里叶变换应用到构建数学模型上,以及数学模型的框架下,辅助做数据分析的方法。
即便只介绍大体的框架,其主体内容也非常复杂,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德韦克仔细的看、仔细的研究,还不断用笔跟着算,一直研究了三个小时,才弄懂了构架数学模型的过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