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9/825


“只剩下三分之一了万里长-征已经走了这么多……”
“但还是要继续走啊!”
……
同一天材料科学部临时组建的专家评审组,来到了西京交通大学的金属实验室。
这个专家评审组是由七名成员专家的,其中也包括先到的曹东明,其他也是各高校、机构的金属合金领域专家。
他们本来没有想这么早来,定的时间是下周末,结果曹东明先来了,他们也只能跟着过来。
专家评审组的每一个人,对于金属实验室的研究都是有兴趣的,来了以后和曹东明一样关心起了研究问题,梳理了整个研究过程以后,他们发现没有什么问题,就打算带着制造好的合金回去做检测。
“这应该就是最终成果了吧?你们实验室可以准备做结算了。”
有个领头的专家说道。
他是励继平,六十一岁,有色金属的顶级专家,首都大学教授,科学院院士,也是专家评审组的领队。
专家评审组过来就是做审核,发现研究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带着最终的成品回去做检测,同时等待金属实验室做详细的报告。
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批、盖章以后,项目就可以结算了。
后续收尾就和专家评审组无关了。
彭辉听到励继平的话,反倒是犹豫了,“励院士,我们还没打算结算项目啊?”
“为什么?”励继平满是不理解的问道。
其他人也都看过来。
彭辉也是老资格的材料专家,但专家评审组几个人,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不比他差,一群人一起看过来,他还是有点压力的,但还是坚持说道,“王浩教授的分析工作还没结束。他前天和我说,下一个报告会在今天或者明天出来。我还想着根据他的分析结果,再做一次实验看看。”
“一次分析应该没关系吧?”励继平皱了皱眉头,在他的理解里,材料研究的数据分析人员,是属于新发展的一个岗位。
如果追溯到二十年、三十年前,材料研究团队里,根本就没有数据分析员的职位。
材料的研究就是不断的做实验,温度不行就提升温度,熔炼不均匀就找新方法,坐在那里分析数据能有什么用?
专家组的人也听说了王浩的分析对于成果的促进作用,但听说的和亲眼见到的,感受完全是不一样的。
他们不否认分析是有效果的,同时也觉得运气成分很高。
以他们过去的研发经验来说,一、两次的数据分析,一、两次的实验,根本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曹东明倒是觉得王浩的分析有意义,而且里面用的方法有一定价值,但也没有办法否认其他人的观点,因为他带队做了很多研究,团队里的实验数据分析人员,分析出来的结果,不能说完全没帮助,但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就是大部分材料研究的现状。
如果能够通过科学的分析,一步步的推进并研发出预想效果的材料,国内的高端材料领域,也不会长期被国外卡脖子了。
之前彭辉和专家们的理解也是一样的,但他可是亲身经历了研究过程,卡了几个月的问题,被王浩三言两语解决了,之后做了个分析,就制造出了抗拉强度1560兆帕的合金。
现在说分析没用?
那些复杂的分析,有用没用不敢百分百肯定,但是听王浩的肯定没错。
这就是彭辉的想法。
他很坚决的摇头,甚至怼了励继平一句,“我还是觉得要等着王浩教授的分析结果,还要再做一次实验。而且,我们只是上报了成果,也没说要结算项目啊?”
这一句话怼的专家评审都无话可说。
材料科学不重视金属实验室的研发成果,才组建专家评审组过来看看,并不是让他们来验收成果的。
只不过其中有几个人,想着把制造好的合金带回去检测,就不用再跑一趟,才建议说直接做成果结算。
专家评审组的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觉得多做一次实验是浪费时间,但没办法反驳彭辉说的话。
最后还是曹东明站了出来,“这样吧,不是说今天或明天就能出结果?要不就再等一、两天,反正也来了趟西京,这可是个历史底蕴浓厚的城市啊,趁着机会可以到处转转。”
这句话顿时缓和了气氛。
两边都有了台阶下,气氛也就轻松了许多。
……
等应付了专家评审组以后,彭辉也感觉很有压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9/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