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825


“有意思的是,从今天开始,我们对于梅森素数的研究有了两个猜想……”
另一个是周氏猜想。
周氏猜想非常的有名气,它是对梅森素数分布的描述,好多的数学家,都去认真研究过梅森素数,也试着去证明周氏猜想,只不过都以失败告终。
相比周氏猜想描述分布来说,王氏猜想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寻找梅森素数。
王氏猜想也达到了目的。
在可以计算的领域,它覆盖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梅森素数。
相对于周氏猜想就连普通人都能够理解的情况,王氏猜想的内容就要复杂太多了,塑造的两个函数看着就让人头疼,非数学系研究生以上级别,连函数的内容都无法理解。
记者来采访王浩也是因为《数学新进展》发布了论文。
前一段时间,梅森素数的研究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记者也希望了解更多的内容,比如什么时候做成果报告。
王浩接受采访简单说了几句,他没有再去谈成果内容,而是很明确的表示说,会在年后去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做报告。
他诚恳道,“是数学科学中心的邱成文教授邀请了我,我仔细考虑了一下,去那里做报告比较轻松。”
之后王浩就没有再多说了。
《数学新进展》刊登了他的论文,对他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学术圈内的讨论不会影响到他,生活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因为学校方面包括其他人早就知道了消息。
同时,还有其他的好消息。
北疆省发布了省内自然科学、技术发明以及科技进步三个奖项年度评选结果,其中王浩的两项个人研究,分别获得了北疆省的自然科学二等奖以及技术发明一等奖。
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的是《蒙日-培方程的正则性证明》;而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就是《大数相乘算法》。
两个研究获得两个奖项,一个是一等奖,一个是二等奖,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省内评奖是依照项目来的,个人和团队成果会放在一起竞争。
《蒙日-培方程的正则性证明》,是世界级的数学理论成果,但实际上,评奖竞争力并不高,因为不是数学一个学科参加奖项评选,其他学科的成果也会一起竞争,能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已经说明很受重视了。
当然了。
如果换成是阿廷常数的论证参与评选,肯定能够轻松获得省内的自然科学一等奖。
可惜,阿廷常数研究完成的晚了一点,完成并提交上报的时候,省内科学奖项评选都已经开始,就只能等明年再去评选了。
到时候,很可能就直接上报,参与国家科学奖项的评选。
两个省内的科技奖项,不仅仅是荣誉那么简单,还能获得总计35万、不需要缴税的奖金,能多拿一点奖金肯定是好消息。
王浩带着喜滋滋的心情,继续投入到数据分析工作中。
这是月初的周一。
张志强早上就去财务领了工资条,顺便也帮王浩领了一下,把两张工资条拿在手里,对比一下,他对于发工资的好心情就完全没了。
只见他自己的工资条,最终实发工资10465元。
王浩的那一张,学校补贴部分预缴了百分之二十的个税后,实发工资314028。
张志强盯着两张工资条看了又看,想想自己和王浩同为西海大学的教授,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呢?
一个月到头,工资连对方的零头都比不上。
张志强拿着工资条回到了办公室,把王浩的那张递了过去,然后就带着羡慕嫉妒的眼神看过去。
王浩接过扫了一眼工资条,微微皱了下眉“少两万啊,不会吧?月底发表的论文,补贴竟然要下下个月发?”
他摇了摇头不在纠结,而是把工资条揣在兜里。
低头,继续做研究。
张志强机械般的回到了座位上,全程看着王浩的动作、身体、语言,都感觉心脏已经被泪水所淹没。
实发工资三十一万,他竟然说还不满意?
说还少了几万?
那副不在意的模样,似乎都已经习惯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