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825


但像是重要实验的数据计算,肯定不只是计算一遍,会进行仔细的检查验算,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好几遍。
这种认真的状态一下,出现好多个计算失误,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之后他们又谈起了梅森素数的研究。
阮海龙建议王浩去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发布成果,“如果是国际会议上发表成果,那就必须要用英文,而且是很正式的做报告。”
“如果是去水木大学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论文已经投稿,并不需要再做英文的报告,做中文的说明就可以了。”
“去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也比较自由,而且,对发展人脉也有一定的好处。”
他说着谈起了另一个话题,“国内来说,数学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主要有影响力的就只有六个高校。”
“这个有什么说法?”王浩感兴趣的问道。
“很简单,院士分布。”阮海龙道,“科学院的数学院士就这么多,大部分院士都集中在六所高校中,其他分散的很少。”
“你想想,如果是评选院士,自己院校的院士,肯定更愿意推荐自己院校的教授。”
王浩理解的点头。
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换做是老院士也是一样的。
如果两个水平差不多的教授一起参加院士评选,有投票权的人毫无疑问会投给亲近的那个。
单一领域院士集中的高校就形成了圈子,圈子的边界很模糊,但确实是存在的。
阮海龙继续道,“院士人数最多的就是首都大学和东港大学,这两所高校的数学上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如果你一直在东港大学,做报告肯定是本校最好,但现在你在西海大学,还和东港大学有了点矛盾,有了成果,去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是很好的选择。”
“多认识一些数学领域的顶尖人士,肯定没有坏处,对不对?”
王浩了然的点头。
虽然他可以说是无‘派系’人士,并没有在所谓‘院士最多的六所高校中’,对于发展什么人脉也没有兴趣,类似的事情也只是听听而已,但是去水木大学做报告,确实相对轻松一些,还可以用中文做报告。
现在有关梅森素数的成果,都可以说进入到了应用状态,成果已经被世界所认可,报告做不做都没有关系,主要还是为了让其他人对研究更加理解。
去水木大学做中文的报告是很不错的选择。
王浩和阮海龙一边喝着啤酒,谈天说地的到了晚上九点钟,看看时间也就回了酒店。
第二天早上,他又去了进入金属实验室,准备转一圈,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等进入实验室以后,他就发现有些不对,每个人都忙忙碌碌的,似乎都在认真的做准备。
万益明见到王浩,拉着他就往会议室走。
这时候,王浩才知道他们是准备进行一次新的试验。
“这也太快了吧,我的分析还没做完啊?”王浩感到有些不理解,“不是说经费不够吗?做实验要花很多经费吧……”
“经费不够也是相对的,有新的思路,肯定要做实验!”万益明理所当然的说道。
王浩进了会议室,彭辉立刻热情的招呼,让他坐在自己的左手边,也说起来今天的实验内容,反复的询问他的意见。
王浩带着些许迷茫表态说,“我还准备中午坐飞机回去,如果是做实验,我就再留一天,但是我就是看一下实验,对合金制造,我真的是不了解、知道的很少。”
“王浩教授你这是太谦虚了,如果你都不了解,我们算什么?”
“你昨天说的那些,真是让我们大有收获。”
“……”
王浩都感觉世界改变了。
他昨天确实说了很多东西,但就只是就着自己的理解说一些内容,提了一点小建议也只是说一下,即便都是正确的,感觉影响也不是很大。
这就是他对于合金材料研究的不了解了。
合金材料的研究,每一点进展都是大进展,不像是数学的内容,要有很多思路才能解决一个问题,合金是真正的制造问题,每一个小的改进都可以说是巨大的进步。
正因为如此,彭辉才急着要求进行下一次实验。
实验室进行的会议,主要是对于实验制造的整体流程进行树立,确定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中途也让王浩说上几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