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825


所以,做报告的时间安排,肯定放在‘最差的时间点之一’。
两人正说着往外走,就看到三个人一起走过来,都是华人面孔,就多注意了几眼。
王浩注意到其中一个地中海发型的人似乎是有些眼熟。
留着地中海发型的人也同时看过来,盯着王浩看了好半天,试探的喊了一声,“王浩?”
王浩指了下自己也走了过去,他有些不确定的说道,“您是……”
好半天还是没想起来。
“沙老师啊!”
“哦~~~”
王浩顿时恍然大悟,“沙老师!”他终于从记忆里找出了地中海发型的信息。
沙老师,名字叫沙勉之,是专业课《线性模型》的老师,只是教过十几节课,其他也没有接触,自然没多少影响。
沙勉之记住王浩也是在王浩留校之后,材料实验新闻有了个印象,知道是曾经的学生有些惋惜。
前一段时间,王浩还登上了网络热搜,一个多月发表十篇论文,被《新华日报》点名报道,东港的教职工好多人都在说。
沙勉之教过王浩也就多注意了一下,结果没想到会在马赛参加学术会议重新见到王浩。
身在异国,师生相见,自是感觉亲近了一些。
虽然王浩因为实验出问题被东港大学‘解聘’,但实际上,东港大学的普通教职工对王浩的事情,也只是听一下、谈上几句而已。
沙勉之介绍了同行的人,一个是研究的合作者,东港师范大学教授王明坤,王明坤比沙勉之年轻一些,四十左右的年纪,只是中年发福比较严重,看起来有些虚胖。
另一个则是沙勉之带着的博士生,名字叫徐杰,二十五岁。
沙勉之给徐杰做了重点介绍,明显是非常看好徐杰的潜力。
等几个人互相介绍完,沙勉之一行人去签了到,再回来就一起到会场四处看看,会场是在马赛一个著名公园内部,走出会场的环境也很不错。
边走、边看、边聊。
沙勉之说起王浩离开东港的事情,也替他喊上几句不平,“这事,也没法说。但我觉得,学校直接解聘就不对。哪怕是实验数据出错,其他人呢?这种问题,肯定不是你一个人的责任。”
“唉~~”沙勉之说着也叹了口气。
类似的事情其他人也只能是说说,解聘王浩是学校领导层的决定,有什么办法?
“都过去了,不提了。”
王浩不在意的摆摆手,也问起了沙勉之一行人的来意。
“作报告啊!”
沙勉之谈到这个也精神了,“我们今年年初的成果,有关IO的研究,投稿A+会议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们就看准了STACS。”
王明坤也颇为振奋的说道,“这次我们准备拿个最佳论文奖回去!”
“额~~”
王浩问道,“沙老师,STACS就只会评选一篇最佳吧?”
“对,这才有意义!”沙勉之肯定的点头。
王浩犹豫了一下,笑道,“那这次,我们可就是竞争对手了!”
===第五十一章
我当然会为我的话负责===
沙勉之知道王浩也要做报告,还说和自己成为竞争对手,顿时感到有一点紧张。
他曾经是王浩的老师,但王浩早就不是‘印象不深’的本科生了,能在东港大学上研究生、博士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精英人才,能留校东港大学的博士生,更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
哪怕是手下最看好的博士,带过来参加STACS会议的徐杰,也不敢说能百分百留校东港大学。
东港大学,人才太多了!
王浩还属于非常杰出的哪一种,不谈材料实验室的问题,他离开东港没过几个月,就完成了好多篇SCI,有几篇算法论文,都是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其中‘傅里叶变换构建数学模型’的论文,在互联网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促进大数据分析变得更快捷、精准。
这个水平可以说是顶尖的了。
但是,也正因为前一段时间的舆论,沙勉之知道王浩刚完成了几项研究,最初见到王浩,根本没想过他是来做报告的,只是觉得像是其他学者一样,来STACS会议只是为了涨见识、学习,反倒和他一起的阮海龙,更像是来做报告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