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825


王浩拿起手机扫了一眼,发现来电竟然是顾悠悠?
她给我打电话?
他带着疑惑按下接听键,就听到顾悠悠急切的声音,“王老师、王老师,你又上新闻了!快看看!”
“说你一个月发表七篇论文,不是灌水就是抄袭,还说西海大学校风不端,现在网上好多人都在说你呢……”
===第四十章
数学、算法论文是能水的吗===
因为被聘任为理学院教研室的研究员,直接跨过‘副研究员’级别,直接享受正高级薪资待遇,王浩成为了西海大学教职工群体的焦点人物。
同时,也有很多学生知道了王浩。
学校里的老师‘跨级别’晋升,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但‘跨级别’晋升的老师,是自己认识的老师就不一样了。
本科大二应用数学、物理系等好几个专业,还包括研一数学专业的学生,都知道王浩被学校破格聘任的事情,私下里也少不了讨论几句。
结果就有学生到往上发微薄、发帖说,“我们大学签了个神仙,来大学一个多月,发表了七篇SCI论文,公告上说,直接从讲师跨级别享受正高待遇……”
“关键是,他正是我的《偏微分方程》课老师,而且超严厉的!”
“真的是超超超超……严厉!”
后面当然不重要。
其他人不会在意大学老师严厉不严厉,他们关注的是前面的‘一个多月七篇SCI’,就有好多人回复说,“一个半月,七篇SCI?不是开玩笑吧?”
“我找到西海大学的公告了,还真是,七篇SCI!”
“一个月七篇SCI,都是发表在他家开的学术期刊上吗?”
“一个月七篇,肯定灌水!”
“现在高校职称晋升只看论文,一个半月发表七篇SCI,竟然能直接享受正高待遇,听起来也有点魔幻了……”
“我敢肯定,这个老师不简单啊!”
本来学生发帖、发博,就只有说一下事情,有人回复也引起不了热议,后来就有个网络大V,专注于社会新闻评论的博主,写了一片‘抨击唯论文主义学术风’的文章,怒斥以论文数量评职称害人。
前面倒还是很正常的,说了一下教育部最新的政策,不能单独以论文做职称晋升的评价条件。
然后话题一转,说有的高校已经开始转变,举例了首都大学、东港大学、郑阳大学等等等,后来就说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
有的高校不仅没有出台政策,甚至还‘顶风作案’,把‘唯论文主义’推到了一个历史高峰。
点名,西海大学。
西海大学聘任了一名博士讲师,一个半月发表了七篇SCI,直接被破格聘任为教研室研究员,而且是享受正高待遇的‘正研究员’,比副教授级别还高。
一个刚进学校的讲师,级别再高也只是八级,因为一个半月发表七篇SCI,破格享受四级正教授待遇……
这也太魔幻了!
另外,一个月发表七篇SCI?可能吗?这个道理,西海大学不清楚吗?
“他们心里清楚,他们只是装作看不见、不知道!”
“有学界大佬曾经说过,一年发表十篇论文,都是灌水,都是无效的科研。一个月发表七篇,会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一个月发表七篇SCI,就能被破格提升享受正高待遇了?”
“这会让多少闷在实验室里,日如一日、年复一年的科研人员寒心啊!”
文章已经把事件上升到了‘让国内科研工作者寒心’的程度,而最后的补充更是火上浇油--
“这名被破格聘任的西海大学讲师,正是前一段事件,因为出现低级错误,给东港材料实验室带来千万损失的‘人才’……”
好多人看了文章,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一个实验出现低级错误,带来重大损失的‘无能博士’,被学校严肃处理以后,马上被西海大学聘任,造假了七篇SCI论文,通过一系列手段,快速被学校破格聘任的故事。
这篇文章的内容令人愤怒,自然能带来极高的阅读量,甚至还登上了网络热搜榜单,一跃排名到三十多位。
好多大V博主也跟着发表看法,基本都是不相信一个半月,能发表七篇SCI,并建议继续挖掘内部,一定要找出‘破格聘任’背后的故事。
顾悠悠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了消息,马上就和李倩一起,到网上为王浩澄清,说她们认识王浩,知道他非常有水平。
显然。
两个女孩儿的澄清,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发出去的消息,即便没有被快速淹没,也收到了各种的抨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