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2996


来灯下聊的外队人中也有民兵,几个队的民兵因为总是一起受训所以关系很好,这也是一种战友情。
王忆到的时候大胆正兴致勃勃的跟战友说:“那可不是,我们队里一人一件三片红,这家伙今年秋天等去训练你看着,我们队里服装统一,这叫军容齐整……哟,王老师来了。”
“王老师来了。”其他人纷纷站起来打招呼。
王忆坐下说道:“你们聊你们的,我过来问问凉菜做的怎么样?”
“好吃啊。”所有人意见统一。
王墨斗说道:“真的好吃,这凉菜太好吃了,我跟我爹今天开了你送的粮食酒,一人来了二两,吃的真舒坦。”
“下酒好,真好,不过下饭不行,太淡了。”王东峰说道。
王忆说道:“这就是下酒的,下饭的我以后再琢磨其他配料。”
外队人好奇,问什么凉菜好吃。
民兵队这群人除了能打架就是一个能吹牛,何况王忆做的辣卤海鲜凉菜确实好吃。
不过他们把味道说的神乎其神,人家外队人反而不信了。
王忆不在乎他们信不信,这些人不是他的目标客户。
外队人实际上对海鲜凉菜也不感兴趣,海货谁不是吃腻了?好吃能有多好吃?
他们关心三片红。
有人来问:“王老师,你们队里有三片红卖?我们外队的能来买吗?”
王忆一想。
这生意可以做。
玉腾龙酒店当时让人给坑的挺惨,以‘合规警服’的名义买了五百套衣服,现在全在王忆手里。
岛上成年人不多,一人一套的话那五百套差不多有盈余,这样可以把盈余的卖给外队。
当然卖给外队就不是五块六块这个价格了。
而且还得好好处理,毕竟名义上这是人家城里支援他们生产队的农装,他要是转手卖掉这可就是标准的低买高卖、投机倒把了。
于是他先拒绝了,说:“衣服没几件,我们队里都未必够卖,这样,要是够多的话我让大胆联系你,给你留一身。”
外队的民兵不甘心却也没办法。
对于他们这些没能当上兵又向往当兵的人来说,能穿上一身仿三片红那是无上的荣耀。
就像王祥海傍晚说的。
他们这些人都经历过以前城里单位、学校动不动组织工人干部和学生进行拉练的场景,当时队伍清一色是三片红,某种意义上来说三片红是根正苗红的证明也是城里身份的证明。
渔家的汉子是相当眼馋这种身份的。
三片红在外岛从未出售过,渔家汉子除非是从城里亲戚手里得到人家穿旧了不要的衣服,否则搞不到三片红。
而六七十年代日子过的太艰难,乡下城里都艰难,所以城里人也轻易不会把衣裳送人,除非是破损厉害的。
与三片红一样的还有王忆曾经在收购站买到的一个破皮包,黑色带黄色‘沪都’字样的老式皮包,这种皮包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各家单位发的福利品,外岛渔家也接触不到。
这就导致一旦有人家能搞到一件皮包会万分得意,大胆就曾经得到过这样一个旧皮包,那时候他只要去公社、去县里就会提着。
破了不要紧,补一补。
直到现在被提的散片了也没舍得扔,修补了现在给王状元当书包呢。
码头上的话题更简单,就围绕着三片红在展开,来的外队人一个个的试着穿这衣服然后互相评头论足,王忆参与不进去,便领着老黄撤了。
还不如听老爷子们讲古呢,听听刚解放后的往事也挺有意思。
第二天上课前,王东峰来找他报道,他以后跟着王忆学调凉菜。
王向红也来了,问王忆今天社队企业正式开工了要怎么安排。
王忆便说道:“我已经把调料都调好了,让峰子先跟红梅主任她们一起处理海货,处理顺序我都安排给红梅主任了,海货送过来我领着他按照重量来配比然后腌起来。”
“有些海鲜凉菜要多腌些时间入入味,有些要现拌现吃保持新鲜,我上午拌前一种,下午拌后一种,傍晚去县里铁具厂门口摆摊。”
一听他已经做好安排了,王向红便心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