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6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7/2996


王忆说道:“周老师您太谦虚了。”
他把另一个小盒子拿出来,里面就是陶瓷小盒和印泥。
周世雄照例戴上手套拿出看。
他先看陶瓷小盒,转着看了两圈后说道:“我没看走眼的话是民国的瓷器,看底下烧制的印章,是江右瓷业公司出品。”
“这公司的前身是明清御厂窑,有深厚的工艺技术基础,因此烧造的瓷器均有相当高的水准,曾经专门给民国总统常凯申所属集团烧制瓷器,所以民间戏称其为常凯申官窑。”
“因为距离现代比较近,加上常凯申集团人员冗杂且多附庸风雅,这种瓷器留存量较大,这种印章盒的价值我估计在几百块到两千块之间,毕竟这上面的岁寒四友图还是有些功底的。”
王忆挺失望的。
这钱都不够给墩子和邱大年发福利。
周世雄见此便笑了:“王总,如果我是你,这时候我会感到高兴。”
“为什么呢?因为这瓷器是什么?是印泥盒,是装印泥的东西,既然印泥盒是专门给民国权贵层的专用品,那里面印泥怎么能是普通货?”
他打开看了看又闻了闻,说道:“我是简单介绍还是给你们详细介绍一下它的来路?这印泥有点意思。”
王忆看黄献章对印泥没什么兴趣,便说道:“请周老师简单介绍吧,以后有机会我再详细请教。”
周世雄说道:“好,你们听说过八宝印泥吧?”
袁辉说道:“听说过,芗城八宝印泥,曾经是清朝贡品。”
“它历史比较悠久距今得有300多年的历史,以朱砂、珍珠、玛瑙、麝香等等八种名贵的原材料磨制成粉再加入陈油、艾绒等配料后,进行特殊加工后制成的。”
“这是八宝印泥吗?”他很期待的等待答案。
周世雄说道:“不是,不过要说起它来会牵扯到八宝印泥,它是龙泉藕丝朱砂印泥……”
“龙泉印泥?”袁辉面上露出喜色,“也是清代贡品之一的龙泉印尼?这个值钱呀,在古代就有一两黄金一两印泥的说法。”
周世雄说道:“我的话没有说完,这个应该是龙泉藕丝朱砂印泥的仿制品。”
王忆再一次露出失望之色。
袁辉冲他挤了挤眼睛:“急什么?你以为仿制品就是垃圾、就没有价值?”
“不,龙泉印泥和别的东西不一样,它的传承技术曾经毁于战火,后来有几支印泥传承家族试图恢复这技术来着,期间他们仿制过一些印泥品类,都太挺有价值的。”
周世雄说道:“是的,阿辉说的对,龙泉印泥是璟玉堂独家秘品,始创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历来为清朝皇帝和大学士门所喜爱。”
“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技术传承毁于战火,后来为了恢复这一精品印泥,多位印泥专家试图将技术恢复。”
“要知道龙泉印泥可是最顶级产品,盖在纸上的印章置于水中三日,捞起后依然通红发亮的说法。”
他欣赏的看着这方印泥说道:“这就是相关仿制品,且是其中精品,我是怎么看出来的?原因比较复杂,简单来说跟它使用的原料有关。”
“龙泉印泥是朱砂印泥,主要原料为朱砂、印油及艾绒等成分,其中朱砂是显色剂。”
“而这印泥用的显色剂不是朱砂是朱磦,通常十公斤的朱砂只能漂制出一公斤的朱磦,因此它的价值更大。”
介绍之后他把陶瓷盒放下,说道:“这印泥应该有不少年头了吧?”
王忆说道:“我收的那户人家说已经有几十年了。”
“几十年了印泥还能保存的这么好?”黄献章也有了兴趣。
袁辉积极的说道:“印泥保存时间比较久,现在的工艺印泥只要保存得当那保存个二三十年都不成问题,而以前的朱砂印泥因为性质稳定,保存时间更长。”
“前提是别放在铁器中,”周世雄帮他补充,“一旦放在铁器里,朱砂会氧化,那样即使是密闭封存也没用。”
然后他问王忆:“你这份印泥要出手吗?它应当是印泥传承家族中的刘氏所做,我恰好认识刘氏当地的家族长,所以如果你要出手我想我可以买下——”
“按照我的判断,这印泥的价值在三到五万之间,我给你五万的报价,因为我不打算靠它去盈利,而是要送给好友当寿礼。”
王忆痛快的说道:“周老师你什么话都别说,你有需要就拿去,这种东西卖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个好归宿。”
周世雄此人温文尔雅,给他的印象很不错,他们以后可能打交道的地方比较多,所以王忆直接送个见面礼。
而周世雄没客气,他紧紧的盖上盖子说道:“那恭敬不如从命,多谢王总了。”
然后他对袁辉点点头:“不管王总给你多少佣金,你只留一半。”
袁辉痛快的说道:“师兄,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7/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