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5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5/2996


他给王忆描绘了生产队沤肥的盛景,然后说:“你们外岛孩子挺好的了,帮着去捡捡鱼虾就行,我们小时候得干活,捡草捡柴捡粪。”
“家里给我们做个小背篓,跟着爹娘去捡点草捡点粪才能捞着吃饭,对我们那里的小孩来说这就是干正事!”
王忆听的暗暗咋舌。
22年的两三岁孩子在干什么?在学着说说话唱唱歌扭扭腰,这也是他们的正事。
当然这不能说明22年孩子就比不上82年的,只能说横向比较22年孩子比82年的要幸福的多。
实际上这就是时代的红利,从建国开始以十年为单位,每一代孩子横向都要比前一代孩子幸福一些。
成年人就不好说了,因为幸福这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太主观了,从王忆自己观感角度来说他觉82年的青年比22年的青年要更幸福一些。
知足常乐。
82年的人眼界被限制住了,他们更容易知足。
他听着孙征南介绍家乡沤肥的场景和孩子干活的场景在心里感叹,孙征南也感叹,说当农民太苦太累,所以他家乡征兵的时候他就去当了兵,还想当一辈子的兵。
说到这里后他情绪就一下子低沉了。
王忆知道他肯定是想到过去的伤心往事了,便换话题问:“你徒手劈砖的本事是在部队学的?这怎么做到的?太神了吧?”
他拿了一块石头比划了一下,摇摇头没敢下手。
因为他有个朋友是写的,有一次喝了点酒找了块木板要表演个徒手开木板,结果掌骨骨裂两个多月没法敲键盘,好好一本因此只能烂尾、草草完结。
孙征南笑着给他做了解释:“如果是一块完整完好的青砖红砖那是劈不开的,你没看我刚才围着猪圈转了一圈吗?我找了一块带点裂缝的,然后顺着裂缝发力所以把它劈开了。”
王忆觉得这也很猛,毕竟是真的劈开了一块砖头。
两人聊天的时候喇叭响了起来:“喂喂喂,王老师、王老师能听见吧?是这样的,请你马上回学校,供销社的同志和那个秋渭水同志来了,他们现在在学校等待你。”
秋渭水来了?
王忆拔脚离开。
这事不算突然。
因为上周末他跟秋渭水分开的时候就说,用不了一两天能把她心理疾病分析出来,到时候给她重新配药,当时秋渭水就说她会跟文工团请假自己来拿药。
今天已经是礼拜三,他以为秋渭水昨天就会来呢。
他回到校舍看见姚当兵和一个穿绿军装、戴绿军帽的中年妇女站在教室门口,而秋渭水身影并没有出现。
这样他心里顿时咯噔一下:秋渭水好像没在这里,而一位面色严肃的中年妇女在这里,这妇女看见他就从头到脚的打量他,越打量表情越严肃,这有点像是——
丈母娘看女婿!
不会是秋渭水家里人来了吧?
想到这里他顿时惴惴不安,而妇女冲他走来了还主动伸出手:“你是王忆同志?”
王忆快步向前、微微弯腰、双手握上:“您好,阿姨,我是王忆,您是?”
“这是宋金燕,是咱们供销公司的审计员、会计,以后你们天涯岛门市部的统计报表就是她负责审核,我今天送她过来一趟,以后可能她会自己来。”姚当兵介绍道。
王忆一下子松了口气。
不是丈母娘啊。
但他殷勤而谦逊的态度并没有白费。
宋金燕对他表现出来的态度非常满意,严肃的表情换成了微笑,说:“王忆同志,以后咱们要在工作上搭班子,希望咱们能配合好,如果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请你及时批评。”
王忆说道:“也请宋专员能够及时批评我。”
他又想问姚当兵那秋渭水去哪里了。
这时候一道清脆的喊声从远处猪圈传来:“嗨,王老师,我们又见面了!”
秋渭水的声音。
王忆愕然的扭头看过去,又看见了穿着绿军衣、系着军腰带的秋渭水,这次她的黑发没有梳成两个大辫子,而是盘起来戴上了一顶军帽。
一个干脆利索、精神抖擞的女兵同志。
夏日第一天的阳光照在她身上,照的她脸蛋红扑扑的,将她影子拉得老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5/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