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9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3/2996


没人说话,考生们都在奋笔疾书。
海风吹不进这座半封闭的老房子,如今还没有多少汽车。
于是仓库里很安静。
安静到王忆能听见钢笔尖在粗糙的草稿纸上扫过时候的沙沙声。
每个人都是卯足了劲的学!
他们和王新国一样,心里有大学梦,可他们没有机会参加高考进入大专或者本科的大学,这样电大成了他们唯一的路。
现在电大在社会上名声还很好,这是邓公提议并经过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一种办学模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流行。
为了能给国家提供人才,它的入学考试难度要逊于普通高考。
可是,参加电大考试的学生们,能力和文化水平也要差于高中生们。
看看年纪就知道了,王新国在这里是正经的小辈,里面不管男女基本上都是三十往上走,都是孩子的爹娘了。
也是这个年纪原因,才导致他们能安然坐在这样一座房子里学习:
他们已经吃过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的苦头,愿意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拼搏一把。
再一个他们也都是当了爹娘的人,所以在这个的确良衬衣湿透的环境中能坦然相对。
要知道的确良一旦湿透就成了半透明的,男同志黑漆漆的胸毛、女同志里面的汗衫都能看个通透。
一整个白天,王忆拼命的喝水。
不喝水不行。
出汗太多了。
他这一天得喝下去五六升的水,但并没有怎么去上茅房,因为水都通过汗腺排出了。
傍晚来临。
天气凉快一些,王忆得回去休息了。
而考生们的奋战才刚刚开始。
公社确实尽全力帮他们了,选择这仓库给他们当教室还是因为仓库乃是公家重地,里面通电有电灯。
大家都领情,他们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情绪很高,一心希望能考进电大,圆那心仪已久的大学梦。
因此在这个迎考的最后阶段,有些人索性不回家了,直接把铺盖卷带过来了。
正好天气炎热,一张凉席配一个枕头便能睡上一觉。
王忆看着有些考生的凉席都破烂了,只是用粗布缝补,这样的席子睡起来不舒服不说,还不能隔绝地上的水汽。
秉持着相逢即是缘分的理念,再者他也想跟这些未来的电大学子们搞好关系,所以他便跟王新国说了一声,给他的同学们一人送一张凉席。
然而考生们并不想要礼物,或者说他们最想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赠予,他们需要知识!
王忆踏着夕阳光辉走在公社小路上的时候,有人忍不住喊道:“王老师,谢谢您的指导,请问您明天还会来吗?”
他们平日里学习主要靠仔细和讨论,再者公社的小学和初中偶尔也会有好心的老师来给他们提供帮助。
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所需。
特别是王忆今天给他们梳理知识点,他直接列知识树,然后将知识点给串联起来,会在各知识点上标注侧重点、写下考试可能性。
这让他们耳目一新。
也让他们信服王忆,进而开始依赖王忆。
王忆笑了起来,回头说道:“明天给你们带汽水来喝,我们自己做的果粉泡的汽水,不光可以补充水分还能给你们补充流失的盐分。”
听到这话,考生们激动的挥拳大喊大叫。
王忆后面的日子便开始给考生们进行全方位辅导。
第二天他开始讲授作文课。
这是考生们集体的请求,因为他是县里有名的作家,考生们认为他可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王忆不负众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3/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