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8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1/2996


老木匠王祥高领着两个儿子和学徒在屋顶忙活:
给大梁两端划上黑色的小三角形,在小三角形的顶角上划两根胡须,再用墨线连接两端的小三角形,中间挂红绿绸条钉上铁梁脐……
秋渭水仰头看的津津有味,问道:“老高叔这是在画什么?”
王忆摇摇头,他也不知道。
而黄有功却懂,结实说道:“这是在请鲁班,那俩小三角是象征了鲁班,看到那胡须了吗?那就是鲁班的胡子。”
“中间那根长墨线是纪念鲁班的母亲,因为墨斗是鲁班母亲发明的……”
接着他又对左右说道:“鲁班是咱们华夏木匠的祖师爷,所以木匠在打造房屋时,一定要让祖师爷高高在上,这表示永世敬师,要尊重老师!”
杨文蓉很认真的点头:“原来是这样,学到了。”
正喘着粗气歇息的李岩京则满脸悲愤:“真该去我们多宝小学跟学生们讲一讲这个典故,那些学生一点不尊重老师!”
徐横这边笑了起来:“我有一副墨镜,要不要给鲁班祖师爷赶个时髦?”
孙征南骂他:“你少来,狗长犄角,你净会出洋相,老老实实的看,咱们今天就是来见证小学建成的。”
上梁至此结束了。
王忆去王向红家里看了看,他家里院子临时撑起了好几张桌子,而在邻居家的院子则撑起了几口大锅在忙碌。
俗话说,小伢子盼过年,砖木匠盼做屋上梁。
接下来有招待建筑队和木工组的大餐。
当然,领导、宾客们的酒席也少不了。
山顶上硝烟散尽,中午头时间到来,该吃午饭了。
王向红、王忆等人站在门口招呼客人们进门,隔壁的饭菜香味已经飘荡进屋。
建筑队工人坐三桌,领导干部们一桌,生产队里辈分高的长辈相邀在一桌,木工组、帮工的又是一桌,老师们也有自己一桌,院子里是高朋满座了。
王忆冲隔壁喊:“起菜了!”
隔壁顿时忙活起来,一些妇女将一盘盘的菜肴送上来,很丰富。
天气还冷,所以凉菜少,是四凉八热四个汤,总共十六道大菜。
烧鸡烤鸭红烧肉,炸肉炸鱼炸鸡块,还有鸡汤猪杂汤海鲜汤等等。
满桌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酒是门市部搬过来的粮之精,还有王向红提前去百货大楼买来的啤酒、徐进步带来的黄酒。
但外岛人多数不爱喝啤酒,特别是现在天气还冷,工人们爱喝白酒。
性烈,够劲,暖和。
教师和老师们喜欢喝点黄酒。
用炉子热一壶黄酒,里面加上点红枣、姜片和枸杞,很补。
要是往里再加几粒冰糖,那滋味就更好喝了。
工人们喝酒姿态粗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们纷纷起身先是工友之间敬酒,然后去给王向红和老辈人们陪酒。
他们活跃了喝酒氛围,有的眯着双眼吆三喝四,有的一手端酒杯一手拍胸膛大呼你兄我弟。
从中午头开始吃喝,一直吃到太阳偏西,酒席不散,个个酒酣耳热,人人酩酊大醉,真是不图别的就图个一醉方休。
王忆用相机把这些场景都拍了下来,还偷偷安置了个录像机给进行录像。
他要记下这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时光消逝,往事会如同断线的风筝飘入风中般渐行渐远,但只要有印记,那这些往事便不会被忘却,只会被岁月的流沙淘洗得熠熠生辉。
这样,以后每次回忆起它们来,就会让自己的记忆长河荡起涟漪,让人能在余生不断的回味这些好时光。
回忆是一笔宝藏。
不该被浪费。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1/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