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6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9/2996


刺耳的哨音响起,所有渔船都向他们靠拢。
这时候王祥海举起大铁皮喇叭喊道:“全体社员请注意、请注意了,鲳鱼群出现了,该奋战了!”
“各小组准备好,背对作业、全体都有,准备背对作业!”
背对作业命令下达,一艘艘大号渔船的舱面驮着两只舢板船开始乘风破浪。
随着大渔船驶到目标海域的洋面上,大船上放下小舢板:其中一只为网船一只为偎船。
然后网船撒网前甩一条塑料绳索给畏船,栓在船柱上,往逆向方向摇撸,让网船按半圈形方式撒网。
等到下完网下沉到海底一定水位的时候,两只舢板各自逆风顶浪摇撸。
天涯二号继续航行,用探鱼仪来探查海底鱼情。
王祥海一边看一边赞叹:“这机器真是了不起的东西,有了这家伙,咱渔民等于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什么鱼也逃不过咱们的眼睛!”
王忆说道:“这东西确实了不起,但未必是好事。”
背对作业差不多半个小时,王祥海再次吹响口哨,挥动小旗子开始打旗语。
见此各艘母船上的老大也纷纷挥动小红旗示意偎船转向靠拢,回甩网索给网船,网船则同时甩一根拉绳给偎船吊牢,使劲往逆风摇。
他们拉住网船让其网船人员集中拉网起捕,随着渔网的收起,一直围绕两只子船来回行驶的母船开始上去收网收渔获。
一切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一网网收起来,里面多多少少都有金鲳鱼。
活蹦乱跳的金鲳鱼!
王忆拿起望远镜看过去,将一网一网的渔获收入眼帘。
其实渔民的收获并不是很简单。
像是背对作业属于老式捕捞作业,效率比较低,一网下去少有收获丰厚的,多数渔网只是捕捞个十几条、二三十条,能捕捞到几十条的很少。
不过渔民们还是很开心、很满意。
有人又开嗓欢歌起来:“麦浪滚滚闪金光,十里歌声十里香,丰收的喜讯到处传,家家户户喜洋洋,喜洋洋……”
其他人跟着唱:“稻浪滚滚闪金光,机器隆隆打谷忙,人心欢畅地增产,丰收粮食堆满仓……”
这是五十年代流行的《丰收歌》,讲的是内地收麦子稻米的盛景,渔民们高兴的时候也喜欢唱。
王忆问道:“这就算是丰收了?”
王祥海笑道:“这不算丰收什么算是丰收?咱们一出海就碰上了鲳鱼,一下网就捞上了鲳鱼,这就是丰收呀!”
外面有人对帆船上的欧人民两口子竖起大拇指,喊道:“老白,你牛逼!”
欧人民也很自豪。
他开玩笑的喊道:“为人民服务,哈哈!”
歌声、笑声酣畅淋漓。
驾驶舱里的王东虎对王忆心悦诚服的说:“王老师,难怪我们上夜校的时候黄老师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生产队要发展起来,必须得有方方面面的人才,你找来这白水郎可真是给咱们生产队的渔业工作起大作用了!”
王忆说道:“这事我不能抢功劳,主要还是咱们队长挽留了老白一家。”
社员们给欧人民起外号叫老白——因为白水郎不是侮辱性的称呼,而是历史上外岛地区的疍民自己给自己的称呼,所以对于这样的绰号,欧人民愿意笑纳。
这样王忆也跟着社员们叫他做老白,欧亿、欧医生他们被孩子们叫大白、小白之类的。
欧人民给生产队帮助很大。
随着打井组、建筑组等不断抽调出壮劳力,天涯岛能用来出海的劳动力锐减。
这种情况下欧人民夫妻的到来成了强外援入场。
他们是海上捕捞的专家,哪里有鱼、哪里有虾、哪里有蟹一清二楚,有他们两口子带队,海上捕捞组干起活来事半功倍,效率提升。
现在捕捞组虽然人少了,但收获却没有减少。
围绕这一带的海域他们连续作业,子船收网给母船,母船将金鲳鱼按照大小归类送上天涯二号,天涯二号是承重船。
王忆把船舵交给王东虎出去查看渔获情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9/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