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6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13/2996


对于农民来说考上中专就意味着不用再脚踩黄土背朝天、不用再交公粮、交爱国渔获,当了中专生以后即使当不上干部也能端上铁饭碗,全家跟着沾光。
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读中专能减轻家庭负担的考虑,能省去高中三年的学费,还可以比高中毕业生更早的参加工作,国家包分配,参加的都是好工作。
这并不是说,老百姓就认中专生了,其实多数人特别是城里人很清楚,还是念高中考大学出路更好。
问题来了!
大学生太稀少了,城里学生还好说,农村一个公社一年又能考上几个大学生?甚至别说几个,能不能考上一个都不好说。
很多村庄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大学扩招才出第一个本科大学生!
农村老百姓在八十年代不敢奢望大学生,家里孩子能念中专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如今竟然有地区过来定向委培中专生?
这可是好机会!
王忆看过通知后问道:“队长,沪都的教育系统怎么这么好心,来咱们县里定向委培大中专生?”
王向红说道:“是咱们新上任的副县长烧了三把火,他是从市里调过来的,分管科教文卫体和计生、档案等工作。”
“他前些日子到任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底调查,发现咱们县里整体的这个教师、医生队伍青黄不接。”
祝真学听后说道:“这是真的,咱们全县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医生没有多少,还都是内陆支援外岛建设的同志。”
“他们很多是五几年支援过来的,过来时候就三四十岁了,你们算算他们现在多大了?”
王忆感兴趣的问道:“祝老师你是不是也是内地人士?我听小祝老师说起过,她小时候跟你回内地探亲来着。”
祝真学说道:“对,我是52年过来的,当时咱们县经过当地行署的批准在县内建立中学,然后市里红旗中学的教导主任周常老师来县里着手具体筹建工作。”
“当年的九月份招收了一个班级55个学生,加上他、加上我一共三个任课教师,就在县先进小学的学校里找了个教室来办学。”
“我们当时没地方住,没有宿舍,就跟在咱们队里一样,住在群众家里。”
“不过县里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很重视,54年年底新校舍就起来了,我们搬过去了,但各方面条件还是不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
“也跟咱们小学一样。”王忆笑道。
祝真学笑着点头:“所以呀,过来当教师挺好的,让我一下子回忆起了自己的壮年时代。”
“不过岁月不饶人啊,你看我们的青年时代、壮年时代都过去了,步入老年时代了,咱们县里多个行业确实缺人才,得注意人才培养了。”
王向红抽了口烟点点头:“一点没错,高云副县长就觉得咱们本地的教师医生中,学历高的、本事大的都上年纪了,青壮年呢?学历不行,大多就是毕业于市里师范或者卫生学校,都是中专学历。”
“也有一些是大学生,不过是工农兵大学生。”祝真学补充道。
王向红说:“工农兵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于是高云副县长就想着给县里引进一些人才。”
“但咱们县里穷,想要掏钱来招聘大学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想着借鸡生蛋。”
“他本来是沪都的干部,工作上遇到困难就想到了沪都娘家,这次从沪都找了些学校想过来定向的培养一些中专生。”
“这些中专生不用参加考试,初中毕业后成绩优异、政治成分优良,就可以直接送去念中专,然后毕业了得回到咱们县里工作。”
王忆点点头:“明白了。”
县里的通知上说了这点,也说了为什么要各村庄、生产队的负责人去开会。
因为县城的学生终究容易出成绩,这个定向培养中专生的工作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给农村那些有天赋、爱学习的孩子找一个出路。
王忆挺感谢县领导们的。
这真是为人民服务啊!
现在中专生很值钱,定向培养名额很值钱,有些地方的无良领导会偷偷倒卖这些名额。
通知书上个月月底送到的,这个月6号也就是小寒来开会,还有几天的空当。
当天下午,王向红和王忆又坐船去防空岛了。
砖窑焙烧时间是21到24小时,今天傍晚就可以出砖头了。
他们去的时候砖窑还没有拆开,窑洞用砖坯封了起来,这些砖坯被热力烤干了,伸手一摸暖烘烘的。
周大圆看见王忆后很高兴的跑过来跟他打招呼,又是来跟他提渔业养殖工作计划的。
这里海水深度可观、水资源环境好,确实可以搞网箱养殖也可以种贻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13/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