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9/2996


当然除了墙上挂的一些画像另外没什么东西,算是家徒四壁了。
北墙中间是领袖的半身像,往两边摆开是小一些的人物画像,开国的元帅们,三钱、竺可桢、赵忠尧等知名老科学家们。
这年代很多人家是这样的布置。
周大圆请王忆坐下,说道:“王老师,你看你突然上门来了,我家没做啥准备……”
“还得做啥准备?”王忆笑了起来,“咱们这不是被刚才那家伙给逼得吗?”
周大圆也笑了,说道:“刚才真得感谢你,王老师你是第一个帮我出头的人,其他人都喜欢看我笑话。”
他叹了口气:“我这辈子可能真就是个笑话了!”
王忆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一直研究带鱼的养殖工作?”
“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是不是跟带鱼养殖工作有关?”
周大圆说道:“对、对,王老师,你有文化,应该知道现在国家对于这个野生海鱼养殖工作的重视吧?”
王忆苦笑道:“我知道,但没必要搞带鱼养殖吧?”
周大圆一听这话拍膝盖了:“啧!怎么没必要?带鱼养殖很重要,这是咱们翁洲渔场四大经济鱼最后一种还保持着规模的鱼了,要未雨绸缪呀!”
“以前大黄鱼小黄鱼多,像我们佛海的渔民,随便出海一趟就能弄个几百斤回来,汛期的时候一天甚至能弄好几千斤、上万斤!”
“在我青年时候,就是五几年、六几年的时候,我甚至可以经常在码头上看到那种接近一米长、七八斤的大黄鱼。”
“现在呢?”
他摇摇头:“王老师你是渔家人,你比我了解的清楚,现在大黄鱼不好捞了吧?”
“一米多长的、十来斤的大黄鱼更是很少能见到了吧?”
“为什么?”
王忆说道:“因为大小黄鱼的资源被破坏掉了,现在野生鱼越来越少了。”
听到这话,周大圆激动的一拍大腿说:“对啦、对啦,就是这么回事!”
“被过度捕捞了,这大黄鱼小黄鱼已经无法形成渔汛了,它们的族群稳定性被破坏了,以后没法形成那个规模了!”
王忆点点头。
这是真的。
看到自己的看法得到王忆的赞同,周大圆更激动,身躯都有些发抖了:
“五几年的时候,每次鱼汛期,光是咱翁洲渔场就能捕捞大黄鱼好几亿斤,最多时候说咱们捕捞的大黄鱼够全国人民一人吃一斤呢!”
“现在呢?现在没有鱼了,就是专门去供应给首都人民,也没法子让首都人民一人分一斤!”
王忆说道:“你这话说的没错,那你为什么不去研究大黄鱼养殖技术呢?”
“研究不了,”周大圆叹了口气,“国家已经组织海洋专家、渔业专家、生物学家去北海组建专题组研究大黄鱼的人工养殖问题了。”
“我估摸着这两年研究会有突破——而我不是专家,我没有多少文化,专题组不可能招我进去搞科研的。”
“所以我想研究带鱼的人工养殖!”
王忆说道:“可是带鱼资源……”
“根据我的判断,这近海的带鱼资源快要枯竭了。”周大圆严肃的说,“从80年开始到今年,翁洲带鱼捕捞量三连降,往后还得降低!”
“其实七十年代从74年开始、不对,73年,从73年往后就该降低带鱼产量了。”
“为什么74的捕捞量突然之间增多了?因为那一年开始,渔汛大会战出现了机动船船队,有了探鱼仪、机械捕捞设备!”
“正是这些设备的出现、机械化的加入,导致对带鱼的捕捞工作变简单了!捕捞量增加了!”
王忆诧异的看向他。
还以为周大圆是个民科专家,没想到他对现实的了解、对未来的判断挺非同寻常的。
周大圆继续说道:“我跟你说,机械化的应用是竭泽而渔!”
“前几年收获量大了,这是把更多的带鱼群给抓住了。往后洄游产卵的带鱼少了,带鱼产量怎么会不下降呢?”
王忆听的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9/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