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81/2996


递交电台之后,叶长安又叮嘱了几句,让他无论如何注意安全,一定不要出意外。
老爷子很清楚,王忆出意外那他的宝贝孙女也得出意外!
留下关心后,叶长安不想惹人注目,便低调的乘船离开了。
后面阴云浓重,有小雨淅淅沥沥的落下来,船上的队员跟着哼起了《三月里的小雨》。
县里组织了渔业指挥部,由农渔局的领导挂帅,一共出县级干部三人、一般干部20人,共同组成海福县的渔业指挥部,随渔民出海,深入渔场、渔港、渔船参加生产。
上午时分,大喇叭响起叶长安的声音:“各位渔民同志,大家辛苦了……”
县里先开始作动员。
叶长安虽然是老干部但不讲究排场,他着重赞扬了渔民为国奉献的精神、感谢了社员们的付出,然后便让渔业指挥部带领着前往渔场作业区开始工作。
不用去市里统一汇合了。
他们县里隔着市里太远,机动船还好说,这木船摇橹去市里,一天也到不了,等到了人也累垮了。
所以市里头才会牵头组建起渔场总指挥部,然后县里是渔业指挥部,下辖各公社的渔业指挥队和村庄、生产队级别的渔业指挥小队。
天涯二号不急不缓的在海上行驶,电台响起‘滴滴’声,王祥海熟练的操作了一下将大耳机递给王忆。
王忆要戴上,王祥海摆摆手教他放在耳朵上:“声音挺大的,你戴上震得耳膜疼,然后你放在耳朵边上的话你能听清我们也能跟着听一听。”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这次应该没什么事,是沪都气象局给咱们发布天气预报吧?”
果然,耳麦里继续响起滴滴声,最终一个尖锐清晰的女声说道:
“各位渔民同志上午好,这里是东海乙海域天象天气临时预报工作组,其中预报员3人、报务员5人、填图员4人。”
“请渔民同志注意,本工作组的工作任务是尽可能满足渔业指挥在组织安全生产上对气象的要求,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制作渔场24小时天气预报,每小时播报一次,请注意接收,若有险情出现,我们的播报时间将缩短为十五分钟提供一次预报、警报……”
王忆一拍腿指向耳麦。
这就叫专业!
这次的天气预报带有警报,寒潮警报,说今天白天有小雨但没有大风,到了夜晚温度会骤降五到十度进入零下区间,这样到时候小雨不停歇的话就会转为小雪天气。
听完天气预报,王祥海便摇头:“这两天没有什么大收获了,养精蓄锐吧。”
王忆问道:“没有风?”
大风才有带鱼群活跃,捕捞带鱼叫抓风头、抢风尾,意思是在大风刚开始的初始阶段和要收风的结尾阶段要赶紧出海去捕捞带鱼。
很危险,收获也很大。
王祥海说道:“对,没有大风,没有大带鱼群。”
同船的老渔民王真昌感叹道:“这几年什么大鱼群也没了,渔获越来越不好了,五几年六几年的时候这个带鱼是真多。”
“王老师没见着,海娃你见到来着,是不是?往后退十年、不行,退十年还不行,得退十五年,退十五年差不多是67年,那时候带鱼真多。”
没有外人的时候,王祥海就卷了一支旱烟抽:“嗯,那时候带鱼的渔汛来了,大鱼小鱼的出鱼程度难以想像。”
“那时候渔汛大会战的时候,用省里的大型机动捕捞船来下网,有时一网下去捕几万斤常见,甚至十几万斤都会遇上!”
王真昌说道:“57年的时候最多,在佛海这边我记得黄土公司的乔志满看到了一个鱼群,他把一杆竹篙插在鱼群里,结果这竹篙愣是半分钟没倒下……”
王忆听到这话大为吃惊:“真的假的?太夸张了吧?”
王真昌一拍大腿认真了:“你回去找队长问问,这事上过报纸还能有假?真是把竹篙插进鱼群里,结果半分钟没倒下!”
“这事咱外岛谁不知道?是不是?”
他这话是问其他人的。
有人说道:“反正带鱼真不少,三年困难时期,海岛粮食不足,不少人食不裹腹,那三年冬天就靠吃带鱼救活了不少渔民。”
他们正在畅聊着,这时候电台又‘滴滴滴’的响了起来。
王祥海操作、王忆拿起话筒听:
“我这里是渔场指挥部,我这里是渔场指挥部!各渔业队的同志们,我是这次总指挥魏崇山!”
“同志们刚才应该已经听到天象天气临时工作组同志们的天气预报,今天东海范围内有小雨,风力不大,五到六级,恐怕不能有大风,这样大船可以稍微停一停,小船请趁机母子钩、进行母子钓!”
“我再重复一遍,另外渔业指挥队的领导同志们请注意,你们请注意,请各位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起到积极带头的作用,带领咱们各渔业队和渔业小队进行积极作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81/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