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4/2996


于是听到质疑他便解释说:“去年确实发了一份《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但是那个三年前、反正就从79年开始,国家卫生部门要考试考核咱们的赤脚医生,这个政策你们知道吧?”
周学医说道:“知道,报纸上都看过了,国家出于规范乡村卫生从业人员的考虑,开始控制赤脚医生数量和质量,并说要通过考试发证的方式,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卫生人员。”
孙诚点头说:“对,国家在红头文件里说了,凡经考试合格、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赤脚医生’证书,然后原则上给予相当于民办教师水平的待遇。”
“对于暂时达不到相当于中专水平的赤脚医生,要加强培训,其报酬问题除记工分外,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助。”
另一位叫宋鸿兵的科长说道:“这项考核考试现在还没有进行到咱们外岛这边,好像沪都、钱塘这些大城市都是今年下半年才正式开始进行考核考试。”
“所以没有考核考试,没有‘赤脚医生’证书,你们就还不能获得补贴。”
听到这话,赤脚医生们很不高兴:“我们的赤脚医生名号是新华社给命名的,都干快二十年的赤脚医生了,结果现在还得要考试才能拿到认证。”
“就是嘛,谁不知道我是赤脚医生?你可以去我们长海公社打听打听,都不用去我们生产队,去公社就行了,肯定能打听到我名号。”
“不是、不是,国家进行考核给予证书,这是政策,咱不用质疑,主要是我听说有些地区现在没有进行认证,然后就给所有的赤脚医生们进行补助了!”
宋鸿兵笑道:“这位同志说的应该是富裕地区吧?《关于合理解决赤脚医生补助问题的报告》里面提过了,要各地单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助。”
有人立马发现了盲点:“适当的补助……”
但旁边的人发现了他跟个盲人一样,赶紧拉他一把让他别问了——
领导已经在推诿这件事的执行了,你还问什么?继续问下去不是找不自在吗?自己不自在,领导也不自在!
孙诚自己也很识趣,举起酒杯挨个敬酒,自如的改了话题:
“俗话说,大水大旱之后有大疫,六几年的时候就发生过这种事,对吧?”
“对,当时咱们外岛农村疟疾流行,但村民们普遍缺乏防疫常识,当时上级单位要求我们赤脚医生挨家送药问诊,宣传防疟知识。”有眼力劲的赤脚医生赶紧配合领导转移了话题。
其他人纷纷跟上:“当时人不在家,就去地里找、去海上找。每天跑一遍,一连跑7天,然后把疟疾扼杀在摇篮里,没让它凶猛起来。”
“当时我们队里一些社员自觉身体好,不愿吃药,上级单位还给指示了,叫、叫‘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咽不走’……”
孙诚笑道:“我当时还在上学,没有步入机关单位,但对这件事也记忆深刻,当时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利用两年时间从中华大地上根除了疟疾。”
“今年秋天,长龙的王家生产队发动社员群众大规模的搞了卫生运动,灭虫灭鼠、清理污水和野草。”
“根据各公社相关单位的统计,他们生产队从入秋到现在,社员健康状况一直保持的比较好……”
说到这里他问王忆:“王老师,是不是?”
王忆点点头。
搞好卫生确实可以避免很多的小毛病,今年冬天社员们感冒都很少。
不过这也跟他推行戴口罩外出有关,平日里出门就戴口罩,能防范一些传染病。
孙诚没有想到口罩相关的事宜,他兴致勃勃的说道:“所以县里头有个想法,就是号召咱们各公社、各生产队,全民开展一场爱国卫生运动。”
“咱们赤脚医生作为卫生保障体系最基层的执行者,要承担起一些重任,县里的初步构想是开展一次冬季两管五改的工作。”
“同志们要管水、管粪,改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挨家检查是否做到了灭虫消毒。”
===463.全县一起抓水匪(最后一天求月票)===
全县农村各村庄、生产队开展卫生大扫除工作成为了后面酒桌上的话题。
赤脚医生们很响应这工作。
他们医术虽然不太精湛,但多数拥有着纯粹的医疗观: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使架上药生尘。
这些人见过的病中惨事比城里大医院的大夫们还要多,他们是亲眼见到了有些老百姓因为家里贫穷,放弃治疗回家等死的场景。
要知道老百姓在城里医院治不起病,回家后还会找赤脚医生们上门帮忙挂个吊瓶打个针之类的止止疼或者怎么着,这样赤脚医生们往往会见到底层穷人被病魔折腾的惨状。
要亲眼、要一步步的看着他们死亡。
那是让人特别难受又无奈的事。
所以能搞好卫生让身边的乡亲们尽量少生病,这是一件能让他们高兴的好事。
这样话题转来转去又转到了王忆身上,孙诚让他把带领生产队搞卫生清洁工作的经验分享一下。
王忆不太想让自己做酒桌的主角,领导在这里,大家伙都想表现一下自己,如果话题集中在自己身上这算什么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4/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