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7/2996


山水草木挂霜片,阳光一照亮晶晶的,漫山遍野都是亮白色,很漂亮。
王忆去大灶看了看。
早上吃腊肉饭,沙生泉昨天晚上用炉子的铁锅蒸了一锅的腊肉饭。
一锅米饭上铺着一层腊肉、撒了些豆豉,外面一圈是干豆角,然后炉子封好后用一点热气煨着锅里的米饭和腊肉慢慢蒸。
这样蒸上一个夜晚,现在揭开锅盖一看:
腊肉肥的部分白得透明,瘦的部分枣红灿烂,干巴巴的豆角吃水变得绵软饱满,豆豉陷入了油汪汪的大米饭里。
本来腊肉的肥肉就不腻,如今小火煨上一晚,里面的肥油全数析出,剩下的肥肉片只剩下个香味。
瘦肉蒸的软而松散,吃一口在嘴里,绝不会有柴的感觉。
漏勺是厨师,懂行。
一看这腊肉饭便赞叹:“王老师,这一锅饭绝对好吃,以后咱自己的腊肉就可以这么做饭,多香呀。”
王忆叹了口气:“你们香吧,早上吃这个太油腻了,我就不吃了。”
“那你吃啥?”漏勺一愣。
王忆看看四周没人,跟他说:“昨天杀了两个猪,猪腰子呢?给我来个爆炒猪腰!”
===460.承办赤脚医生研讨会会餐(拜求月票哈)===
不用给学生上课了,王忆的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起来。
空闲时间多了。
不过这两天他不能休息,得准备带队参加带鱼汛大会战的事,猛补冬季海上捕捞作业的窍门和注意事项。
同时也猛补身体——渔业会战既然用‘会战’这种词,自然是一场战斗般的工作进程,对精力、体力的消耗不是闹着玩的,他必须得做好准备。
物质上的准备也在进行中。
衣服方面,棉衣、牛仔服一件件做成,棉靴子、皮手套是他从22年带过来的。
食物方面,压缩饼干、能量棒、肉干之类是必需品,另外还有火腿和腊肉。
火腿肯定是来不及带上的,也没必要带着火腿去海上,到时候让领导们一看还以为他们这帮人是来度假的。
做腊肉是必须的,不过用不着王忆自己动手,沙生泉是行家,肉给他让他来做就行。
王忆做的就是准备铁钩,熏腊肉时候用来挂住肉的铁钩子。
岛上铁器不多,他从22年随便弄了一些铁条,将铁条剪断弯起来就是一把把可以穿肉的铁钩子了。
沙生泉用铁钩子串起了肉,放入背阴通风的好地方挂起来晾晒起来。
连同腌制加晾晒,这样就是差不多一个礼拜的时间过去了。
等到腌肉的表面发干了,他上手捏了捏,点点头说可以熏腊肉了。
在六七十年代的黔带深山里,农家的灶多数没有烟囱,灶里柴火燃烧产生的烟直冲屋顶。
沙生泉说他们家里就是在灶的上头钉上几根木条,用这些木头挂上猪肉。
然后不用管了,正常做饭就行,做饭产生的烟熏火燎便用来熏肉,熏上个把月,猪肉便被熏的黄澄澄。
再过些日子,猪肉慢慢被烟火给熏黑了,这时候就可以吃了。
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切一块肉,长时间的烟熏火燎让肉里浸染上了柴火散发的气味,这就是他们家乡的味道。
天涯岛大灶里都有烟囱出烟,这样没法熏肉,总不能爬到屋顶把肉挂到烟囱里吧?
这样熏出来的肉王忆不敢吃,他怕吃着吃着就烟焦油中毒了……
所以他们得做火塘、做个避风塘:就是找个地方一面靠墙、两边遮挡,另外低一些的地方三面用砖头给围起来,里面放上松柏、柿子树香樟树这些树木下捡的干柴。
山上不缺这些树木,学生们都不用在劳动课上去专门捡干柴,等到课后时间上山玩的时候,一人捡上几把,几天下来就堆起了好高的柴火堆。
到了开始做腊肉的下午,沙生泉在火塘上挂起满满当当的猪肉,在火塘里放上松球来引火。
松球上有松脂,很易燃,火焰熊熊燃烧,便有松油那股独特的香味传出来。
火焰跳动、烟雾弥漫,高温之下,肉上有晶莹透亮的油一滴一点的往下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7/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